關於全球大學的排名,一般熟知的有四種(英國Times報的THE、英國Quacquarelli Symonds 公司的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上海交通大學的ARWU、美國US News & World Report雜誌的USNWR)。每次發布,媒體都熱衷報導。大家會關心臺灣大學的排名是上升還是下降?又,除臺灣大學外,中國大陸及香港的大學有多少是在兩百名內?還有,前一千所大學中,臺灣有多少大學入榜?相關的檢討文字已有許多,本文不贅。
另有一種排名,是關於學術研究機構(包括純研究機構及研究型大學)的基礎科學研究成果的,似乎在臺灣還很少人注意到;那就是Nature Index的排名。這一排名是Nature期刊自2015年開始做的,方法是選定基礎科學各領域最重要的期刊82種(包括Nature旗下18種期刊,及Science, Cell,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 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 Advanced Materials等等)。有AC與FC兩種計點法。AC(Article count)指論文數:只要是論文作者中有一人來自該機構,就計1點;FC(Fractional count)指「貢獻值」:每篇論文點數為1,若有N位作者,則每位作者的貢獻值計為N分之1,然後就每一機構加總。
科學研究注重原創;事實上只有極少數論文能引領風潮而樹立典範,而其他大部分論文則或附和助成,或只在小眾間相觀而善。反映在學術期刊上,則上述82種頂尖期刊的影響指數(impact factor,即該刊的每篇論文平均引用次數)遠遠超過一般學術期刊(例如Nature的影響指數有43.0,而一般期刊有1.0就算不錯了)。因而,一個機構在頂尖期刊上發表論文的多寡,的確可以顯示其學術研究創新的水準。
2015年整年的FC排名,前5名依序為(案:括弧裡的數字就是前述「貢獻值」):中國科學院(1620.68)、美國的哈佛大學(886.99)、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French National Centre for Scientific Research(790.39)、德國的普朗克研究所群Max Planck Society(745.18)、美國的史坦福大學(636.11)。北京大學排名第14(369.66),清華大學(北京)排名第28(278.86)。此外,日本的東京大學排在第8(526.72),新加坡國立大學第45(212.00),南韓的首爾國立大學第65(166.93),香港科技大學第138(1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