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的模糊立場,或許正是利比亞這道巨大傷口難以癒合的主因。
利比亞石油和天然氣為主已探明儲量位居非洲第一,曾經是非洲最富裕的國家。2011年之後,利比亞淪入無政府狀態,成為人口販運集團的樂園(難民/非法移民潮的源頭)、恐怖組織的新戰場、鄰國與列強的掠食地、世俗主義與伊斯蘭主義的競技場。然而在川普政府看來,這些問題基本上都是「歐洲的問題」。
美國從歐巴馬時期開始推動「轉向亞洲」(Pivot to Asia),對於歐洲與中東兩個美國外交事務傳統重點,基本上保持「抽離」的態勢。川普上任後更是如此,他的「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政策與孤立主義之間原本就只有一道模糊的界線,美國又即將成為能源淨出口國,對中東更是越來越無可依戀。
在美國缺席、歐盟難以獨力支應的情況下,俄羅斯與土耳其都看到可趁之機,近來大舉介入。各方都知道自己不可能吃下整個大餅,都捨不得放下已經與可望拿到的利益,也都不願(或無法)對交戰雙方過度施壓。薩拉傑的「正統」地位無法換來更多的援助,哈夫塔在軍事上明顯佔有優勢,沒有理由在即將兵臨城下、「整碗端去」之際妥協。
因此,在可預見的未來,利比亞這場內戰X「代理人戰爭」恐怕很難偃旗息鼓,也恐怕會是未來地區衝突的新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