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任昌觀點:經濟學人雜誌刊登臺灣學者的研究貢獻

2017-02-18 06:40

? 人氣

矗立在上海浦東的上海期貨交易所。(資料照,新華社)

矗立在上海浦東的上海期貨交易所。(資料照,新華社)

圖1: 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網頁圖示:對數字8的迷戀,導致投資決策綁手綁腳,容易賠錢。(取自Superstitious investors)
圖1: 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網頁圖示:對數字8的迷戀,導致投資決策綁手綁腳,容易賠錢。(取自Superstitious investors)

扒糞、吐槽是負面習性,隱惡、揚善是正面文化。前者產生監督效果,後者宣揚人性和善;無論如何,社會與人性一定要正負兼顧、左右平衡、陰陽調和。所以,在連番扒糞之後,我要在這裡宣揚臺灣管理學界的學術成就。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2014年8月30日出刊的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報導政大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郭維裕教授的研究內容。這是一個罕見案例,更是臺灣的莫大榮幸,令我訝異的是,臺灣媒體竟然隻字不提?《經濟學人》的報導標題是:「不理性的投資習慣導致低報酬」(圖1),引述郭教授標題是「迷信是否導致賠錢?」的論文手稿。《經濟學人》在財經實務界或學術界的權威性,舉世皆知,這個報導也證明《經濟學人》的先知先覺,因為郭教授的論文將在近日刊登於Management Science (MS),它是一個總部設在美國,具有悠久歷史的知名期刊

這個故事具有多個啟示:第一、好文章要歷時三年的修改、交流才能刊登;第二、《經濟學人》引述的手稿長達82頁,論文鉅細靡遺,讀者想得到的問題或想得到延伸議題,都被郭教授準備好答案,以附錄形式流通,讓讀者公開檢視;該手稿發佈在社會科學研究網(SSRN),論文資訊「“Do Superstitious Traders Lose Money?” Bhattacharya, Kuo, Lin and Zhao, 2014, SSRN Working Paper」的第二位作者是郭維裕(Kuo)。第三、臺灣新聞媒體沒有轉述《經濟學人》的報導,說明我和媒體同樣沾染偏愛負面議題傾向,基於媒體的公器性與公益性,我更應該在此提供資訊。

圖2: 部分與財務相關的期刊影響係數,包含RFS的3.119與MS的2.741。(劉任昌提供)
圖2: 部分與財務相關的期刊影響係數,包含RFS的3.119與MS的2.741。(劉任昌提供)

RFS、MS期刊與諾貝爾經濟學獎

圖2排列的第15個期刊是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RFS)影響係數3.119(郭教授的另一篇相關著作已經刊登在RFS),第16個期刊是MS,第17個期刊是我之前連番批判的《Scientometrics》,影響係數也高達2.084。讀者可能仍然被我之前對《Scientometrics》的分析,感到驚魂未定,因此對MS所謂的2.741影響係數沒信心嗎?

我之前指控刊登抄襲論文的《Scientometircs》總部在匈牙利的布達佩斯,並非在美國。為了更進一步地讓讀者安心,我列出曾經在MS發表論文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如下:1969年得主Tinbergen、1970年得主Samuelson、1972年得主Arrow、1975年得主Kantorovich與Koopmans、1978年得主Simon、1985年得主Modigliani、1986年得主Allais、1990年得主Markowitz、Miller與Sharpe….還有更多,而且前述的Sharpe、Miller與Modigliani三位教授是財金教科書不斷出現的人名。換一個說法,如果我有論文刊登在MS或RFS(國內財金界似乎仍然局限於台大與政大的老師,才有刊登在這二個期刊的紀錄?),我現在必然忙於吃酸喝辣,絕對不會在這裡扒糞或吐槽或靠杯!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