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煒專欄:希臘悲劇,紓困金援的侷限與效果

2017-02-28 06:35

? 人氣

希臘危機隱約有再現之勢。圖為兩大關鍵人物:希臘總理齊普拉斯與德國總理梅克爾(美聯社)

希臘危機隱約有再現之勢。圖為兩大關鍵人物:希臘總理齊普拉斯與德國總理梅克爾(美聯社)

近年曾多次引發全球金融震盪的希臘問題,近來隱約有重現之勢。希臘政府與主要的金援單位之間歧見再起,外界又再次擔心希臘引發的金融震盪是否會因而再起。其實,除了要預測未來的影響外,更該回頭檢討紓困金援的效果。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希臘主權債信危機經過7年仍難落幕,從2009年末爆發開始,隔年希臘的公債被打入垃圾債券級,風暴開始席捲整個歐洲乃至全球的金融市場。當時全球尚未從2008年的金融海嘯中復元,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脆弱不堪。同一時間其它經濟脆弱的歐洲國家─愛爾蘭、葡萄牙、西班牙、義大利,也同時出問題,這些國家被通稱為「歐豬五國」,其中又以希臘情況最危機。

脆弱的經濟與金融市場,讓外界擔心一旦希臘倒下去、進而脫離歐元區,將引發難以收拾的骨牌效應,最後導致歐元解體。國際貨幣基金(IMF)、歐洲央行、歐盟等所謂「三架馬車」,不得不介入向希臘伸出援手,給予數千億歐元的緊急紓困貸款。

希臘本身經濟脆弱、競爭力不足,政府治理不佳、境內地下經濟比重高、漏稅是常態,加上過份優渥的年金制,大家50歲出頭即可退休、領取所得替代率高達95%的年金(這讓人想起台灣的軍公教退休人員),從民間到政府部門揮霍浪費、終而用盡加入歐元的紅利,最後因為偽造政府統計數字東窗事發,引爆經濟與金融危機。

不過,這個現實世界的規則是殘忍無情的─那些被迫對希臘金援的國家們心理有多不爽、多瞧不起這個鄰居,是可想而知;為了避免道德危機、讓希臘經濟重回正軌─當然,其中隱含著懲罰之意,接受金援的希臘必須接受嚴苛的條件,大砍社會福利支出、變賣公共財─這就是所謂的「撙節支出」,是以德國為首的撙節派所堅持的底線。

面對撙節後的痛苦,希臘當然抗拒,而且任何政府接受此條件都等於是「政治自殺」。原來的保守派政府固然是反覆再三才被迫接受─當然,最後也在2015年1月的選舉中丟掉政權,新上台的左派激進政府經理齊普拉斯拒絕遵守紓困條件,還發動公投拒絕紓困條件。不過,齊普拉斯在民粹與政治上勝利了,在經濟與金融上則是一敗塗地,原本已見復甦火苗的經濟再次熄火,資金外流加遽而不得不祭出嚴苛的資本管制,至今仍無法放寬。

這一次又是碰上金援單位要再發放援助金前的「評估」時期,撇開雙方爭論的改革成效問題不談,就實際經濟表現而言,金援確實讓希臘「吊住最後一口氣」,避免了「經濟猝死」,但希臘經濟至今仍無起色也是事實。雖然去年第2季起的季增率出現正值,樂觀估計今年經濟可有2.7%左右的增長,似乎情況不錯,不過,希臘債務占GDP比重仍在180%左右,失業率仍高懸23%多,是全歐洲最高;極端貧窮人口占比從危機前的2.2%增到15%。相較之下,其它歐豬國家早已回歸成長正軌、脫離紓困保護傘,希臘的前景仍難樂觀。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呂紹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