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嘉容觀點:在家防疫的壓力和情緒管理

2020-04-11 05:40

? 人氣

防疫期間,許多人開始在家上班,而這反而是重塑自己的最佳時刻。(示意圖/取自pixabay)

防疫期間,許多人開始在家上班,而這反而是重塑自己的最佳時刻。(示意圖/取自pixabay)

如今疫情嚴峻,很多人不但在家上班上課,清明連假時也響應正向防疫的宣導,選擇在家休息。當然也有許多人選擇出遊,到人口密集風景區或旅遊景點散心,以至於觀光景點人潮密集,人潮過度集中的情況比想像中嚴重,擔心成為疫情破口,指揮中心在連假結束時宣布,即日起要求政府機關與民間企業實施彈性上班、異地工作。許多企業也紛紛發表聲明,要求旗下員工(與同住親友)若在連假期間去過11個國家級警報景點,必須在家辦公7或12天。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面對封鎖生活帶來的身心壓力,必須堅守在家的苦悶,可以如何做壓力和情緒管理呢?

防疫期間必須堅守在家的苦悶(示意圖/取自pixabay)
防疫期間必須堅守在家的苦悶(示意圖/取自pixabay)

讓我們檢視壓力對身心健康的影響。以下哪一個是你認為的呢?壓力有害身心,所以我們應該儘量避免、減輕,以及管理壓力。壓力有益身心,我們應該設法接受、運用,以及擁抱壓力。答案是:只有當你認為壓力有害時,壓力才比較有可能真正對你產生傷害。

《輕鬆駕馭壓力:史丹佛大學最受歡迎的心理成長課》這本書提到,1998年的美國的一項科學研究發現,壓力對身體造成好或不好的結果,除了壓力的大小,更在於個人用什麼態度去面對。如果我們把壓力看成威脅,就會讓血管收縮,身體增強發炎反應,就會感到恐懼憤怒。但是如果我們覺得壓力是能夠讓我們進步的契機,我們身體就會擴大血液流量,以提供最大的能量,讓我們感到充滿信心、興奮、熱情。

《21世紀的21堂課》作者哈拉瑞強調:改變是唯一不變的事。本來,在21世紀,超高智慧機器、基因工程打造的身體、能夠精確操縱自己情緒的演算法、急速襲來的人為氣候災難、以及每過十年就得換個專業的事實現象,讓人類的壓力本就無所不在。人類不只需要發明新的想法和產品,最重要的是得一次又一次重塑自己。

如果我們不把新冠肺炎帶來的壓力視為威脅,而是視為人類整體改變的契機,那麼此時,當然也正是每個人重新檢視自己生命的最好時刻。現在這個時間點,正是我們重塑自己的最佳時刻!

當然,改變一定會帶來不適、焦慮和壓力,引發各種內在的自言自語。心理學家Meichenbaum把每個人告訴自己的內心話,稱為自我內言(self-verbalization)。其中又分為負向自我內言與正向自我內言。自我內言是怎麼形成的?我們在成長過程中,不斷的將兒時重要他人的價值觀逐漸內化,形成了自我內言,然而長大之後,很多人還是用著兒時父母的觀點和語言,每天非理性的自我攻擊,炮火猛烈,損傷慘重卻毫不自知。

發現自己不斷出現各種負面思考和情緒時,該怎麼辦呢?(示意圖/取自pixabay)
發現自己不斷出現各種負面思考和情緒時,該怎麼辦呢?(示意圖/取自pixabay)

當我們發現自己不斷出現各種負面思考和情緒,該怎麼辦呢?在此提供一個我設計的簡單方法,大家可以自己練習、也可以和身邊家人、遠方視訊好友、或是線上視訊團體一起練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