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忠偉觀點:中國科舉制度與歐美現代文官制度的確立!

2020-05-03 05:20

? 人氣

科舉制度如何影響到現代西方社會?(資料照,取自維基百科)

科舉制度如何影響到現代西方社會?(資料照,取自維基百科)

【1835年7月,一位居住於中國的英國人Robert Engles在英文雜誌《中國文庫(Chinese Repository,又譯為:中國叢報,存在時間:1832~1851)》上撰文討論中國的科舉考試制度,說英國東印度公司已經採用了考試競爭原則,並預言:「這種中國人發明創造的在印度的充分發展,預示著或許將來有一天,他會像火藥和印刷術一樣,在國家制度、甚至在歐洲的國家制度中,引起另一次偉大變革……(註一)】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實施科舉之前的選才制度

中國在隋代之前,朝廷選任官員的機制主要有--世襲制(世卿制)、軍功爵制、選舉制(察舉與徵辟)、九品中正制。國學大師錢穆(1895~1990)認為:秦以前的中國,只能說是一種封建的統一。直到秦漢,中央方面才有一個像樣的統一政府…因此講中國的傳統政治,可以直接從秦漢講起,而漢代大抵是秦的延續,所以直接從漢代談起即可。漢初,天下初定,因此屬於典型的軍人政治,誰握有兵權,誰就支配政權,支配仕途……,這就是所謂的「軍功爵制」。到漢武帝之後,人才選拔制度漸漸趨於定型,最早的官吏來源,除了貴族(屬貴族世襲制)外,還有就是太學畢業生,太學可比今日的頂尖國立大學,但在漢代只有一所太學,這裡面的學生,考試畢業分兩等,當時稱科。考試甲等的為郎;考試乙等的為吏。郎官留在中央任職,可外派當太守、縣令等。吏是地方長官的掾屬,可回到原籍(家鄉)由郡縣政府任用。另外各地方可以隨時選舉人才送到中央,再由政府提出重大政治問題,請教這些由地方推舉而來的賢良回答,政府看完他們所提的意見,再分別挑選任用。而依選舉(選拔)的時間和方式可分為三大類,一是無定期的,比如遇到皇帝駕崩,或是遇到荒年、大水災、瘟疫流行等,這代表政府失職,需要地方推舉賢人,來為國家說話,或替國做事;第二種是特殊選舉,比如政府需要派人出使西域、出使匈奴等,這時需要的是精通外語與談判的人才,同時必須能吃苦、能應變,當政府有這職缺對外下詔時,自認有才幹的人就可以自己來報名,選拔通過之後就可以正式擔任官吏;另外一種是定期的選舉孝廉,由地方官吏推舉郡縣內孝子來出仕當官。這些制度到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漢獻帝逃亡,中央與地方失去聯繫管道,一切制度大亂,於是朝廷用人沒了標準,尤其是武人在行伍中濫用人員,不依制度,之後就由「九品官人法」所取代(註二)。「九品官人法」是三國曹魏文帝(曹丕,187~226)依陳群(?~237)建議而施行的,「九品官人法」是指以「九品任官之法」,即我們常說的「九品中正」制度(註三)。「九品官人法」的本旨是就個人的才幹選櫂為中央官吏,但是,它的基礎是建立在地方的鄉黨社會之上,因而造成了地方門閥豪族間長期壟斷中央政權與地方實權的局面。「九品官人法」由三國時期開始施行一直到隋初被廢除,施行時間超過400年。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賈忠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