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愈來愈不討好,是因為政策不好?執行不好?態度不好?還是根本與她自己無關的形勢不好呢?
如果拿她與陳菊相比,幾乎可以斷定,政策再不好,態度再不好,也同樣可以維持高民氣的話,可見,蔡英文不討好,不是政策問題,也不是態度問題。蔡英文不珍惜人際關係,切斷社會關係而不自知,是人格特點,在她這個位置上,這樣的人格就不適應了。
恐怕連陳菊慢慢都怕會蔡英文太接近自己。不只一次,蔡英文在公開場合菊姐長、菊姐短的,等於間接透露她對菊姐有特別照顧。陳菊會希望外界這麼理解嗎?
也許高雄市民會覺得,菊姐真有辦法,但是,陳菊主要對付的不是高雄市民,而是民進黨各地的豺狼虎豹,當然對於搶資源的事以及自己與蔡英文的關係,都必須低調。如果,有一天連陳菊都對蔡英文敬而遠之,蔡英文情何以堪?
一葉知秋。蔡英文在最近一次外媒採訪中,建議北京要面對新的形勢,兩岸應該共同面對新的問卷。要注意的是,這話雖然看起來是對北京講的,但實際上幾乎是對所有人講的。
類似的話,林萬億可以對退休軍公教講,顧立雄可以對國民黨講,更不用說要執行一例一休的縣市長、眼見總統向工商業大老妥協的勞工、面對髮夾彎的社運界,聽到的都是類似的話。
乍看,這似乎不是蔡英文一個人的風格。從李登輝執政開始,所有台獨領導人都千篇一律強調「新」。李登輝發動第一波大型台獨攻勢的國是會議籌備會開幕,短短五分鐘致詞,他用了41次「新」這個字。意思就是,過去的不算數了,今天開始一切重新起頭。
蔡英文在說明新形勢的時候,比之李登輝當時的險峻,可說是小巫見大巫。那麼,她是發生了什麼問題呢?
從蔡英文的角度看,她的身分、想法與面對的形勢都不斷在改變,所以她提出的主張無論是否是髮夾彎,並不能說是她個人的主張,而是她在各種變化之中綜合出來的主張。接受或同意這些主張的人執行得不好,更不是她個人的責任而已。
難怪,蔡英文覺自己是替罪羔羊。她因此對執行過程頗多微詞。然而,她體會不了的是,她所謂的新形勢、新問題、新方法,像北京就根本沒有參與,所以對北京而言,她片面提出新形勢,反而證明她是背信。
同樣的道理,沒有參與她盱衡全局的退休軍公教、國民黨、勞工團體、社運團體都覺得她背信,因為他們都是遭到片面改造的對象。而她卻認為,自己已經照顧到這些對象的需要,結果她要照顧的對象紛紛變成她眼中不能容許的亂源。
由她自己主持營造完成的所謂新形勢,縱使不是出於私心,如果就可以成為改變現狀(甚至溯及既往)的正當性基礎,那麼誰要相信她說的這個新形勢,不會在明天又出現變化,又成為新形勢?如此伊於胡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