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挺生觀點:德國參謀本部的前世今生(四)

2020-07-12 07:10

? 人氣

在作戰層級中,地圖與部署細節等戰術層級中關鍵要素的重要性降低了,整體性的格局主導作戰的進行。當單一軍種、兵科與各自的戰術,由於其他軍種、兵科及其戰術也涉入戰鬥,而不再能單獨決定戰鬥結果時,便進入了作戰層級的領域。作戰層級必須超越單純的戰術部分加總,而足以表現出一種具有主導性的「戰爭形式」,重點就在機動成分的多寡。一戰中從比利時海岸一直延伸到瑞士邊境的漫長戰壕,限制了對峙雙方任何機動的可能性,整個西線戰場停滯為純粹的消耗作戰。在這種情況下,一成不變的目標奪取、攻擊、防禦、與再補給等重複性的戰術就足夠,作戰法根本無從實施。相反地,作戰法中的「關連性機動」不以最大程度摧毀敵人的有生力量與物質資源為目標,而在於以選擇性的破壞達到癱瘓敵人的效果。關連性機動之開展始於迴避敵人的強處,接著運用我方特殊的優勢打擊敵人物理、心理、技術、或組織上的弱點。戰爭中機動戰的比重,決定了作戰層次行動的重要性;愈是將機動戰視為主要戰爭形式,就愈依賴從整體作戰層次對戰鬥進行思考。二戰初期德軍在波蘭與法國等地進行的「閃電戰」(blitzkrieg)就是最佳的機動戰戰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作戰層級的行動在規模上可能十分龐大,但它不可能是自主、獨立的,而是受到更大範圍的戰區內互動所制約。只有在戰區層級中我們才能確認決定性的攻勢與守勢戰略,但不論攻勢或守勢,戰區戰略中都同時存在進攻與防禦兩種作戰法的運用。戰區層級的關鍵因素十分不同,包含了交戰區的整體地理型態、前線的長度與特徵、交戰各方國土的縱深與運輸設施的條件。對盧特克而言,戰略制訂者如果服膺戰略內在的邏輯,勢必只將地理因素在軍事上的意義納入考量:邊界長短對攻守行動的影響、地形的障礙價值、國土縱深與戰爭結果的關係、所有與部隊進出機動有關的規劃等。然而,這個層級常受到政治因素的直接介入,將領土的經濟、社會、文化、心理特性強加在軍事計算之上,而使戰略制訂更為複雜。

戰爭計畫與戰略備忘錄

參謀本部負責制訂的戰爭計畫,是作戰層級的計畫,正式名稱為「部署計畫」(deployment plans, Aufmarschpläne)。為何說是作戰層級呢?因為計畫中將戰略層級的政治因素減少到最低,屬於國內政治的「拿什麼去打」,與國外政治的「跟誰打」,都被視為給定的條件。參謀本部只需要考慮「怎麼打」的軍事問題就可以。法國參謀本部將戰爭計畫稱為「集結計畫」(concentration plans, plans de concentration)也是這個意思。完整的部署計畫為最高機密等級,留在參謀本部中,各野戰軍只在動員年度開始時收到與本身任務有關的部署指令。按規定所有部署計畫與其他最高機密文件,在每個動員年度結束時必須銷毀。由於規定並未被徹底執行,部分檔案與副本因此保存了下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