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延丁專欄:在當下,書寫怎樣的歷史?

2017-06-18 07:10

? 人氣

寇延丁專欄:在當下,書寫怎樣的歷史?1
作者表示,張家是客家人,古厝卻是一條龍五開間的閩南式建築,正中公媽廳,供奉神明祖先,每天早晚兩次的敬拜,都在這裡。(寇延丁提供)

拜過天公之後,進入門內,再拜三官大帝三界公,將一枝香插入掛在梁上的香爐裡,敬祀天官地官水官(堯舜禹),他們掌管著農家生活最重要的三種元素。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然後進入祖先神明的區域敬拜。拈出三枝香,敬拜畫像上的家神,分別是觀世音(主神)、媽祖(副神)、土地公(財神)和灶神(善惡神),將三枝香插在畫像前的香爐裡。

再拜奉祀在旁邊的祖先牌位,將三枝香插進香爐,這時會各祖先秉告當天的進展與計畫,是與祖先神靈的溝通。

進香溝通完畢,最後向神靈祖先拱手作揖,這是一天的開始。傍晚還會有一個類似的過程,那是一天的結束。

進行這樣的敬拜能讓人感受到自己的生命與自己的長輩、與祖先的連接,洧齊喜歡邀請來賓一起經歷這樣的過程,體會這種連接。他說等亮亮長大一些,還會帶兒子一起做,對於他來說,也是一種與過去未來的連接。

寇延丁專欄:在當下,書寫怎樣的歷史?
作者表示,進行這樣的敬拜能讓人感受到自己的生命與自己的長輩、與祖先的連接,洧齊喜歡邀請來賓一起經歷這樣的過程,體會這種連接。(寇延丁提供)

有台灣特色的、活的歷史

參加這樣的敬拜,不僅感受到與天地神明的連接,還讓我對台灣的多元包容感觸至深。     

洧齊夫婦都是基督徒, 洧齊二十歲受洗至今十多年,還曾在台北做過兩年傳教士。十誡第一條「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崇拜偶像至今在基督教信仰裡仍然是犯忌的。

但他做這一切非常自然,全無違和。洧齊說自己原本沒有拜拜的習慣跟知識,但現在每天早晚的敬拜成了生活中重要的內容,就像每餐飯前的禱告一樣自然。這種改變始自四年多前為家族編寫族譜,重新認識傳統信仰,瞭解「祭祀」是農業社會代代相傳的生活方式,每一個定制儀式都有自己的含義與傳承。他對拜拜的場景並不陌生,但只是「拿香跟著大人拜」。

這種敬拜儀式體現在洧齊這樣一個台灣年輕人身上,讓來自大陸的我尤其感慨。

這套儀式源自大陸,但對我們來說這是一個「消失的中國」,因為,在我們的生活中基本上已經斷掉了,特別是在我生長的北方,從形式到內容。

這種原初的敬拜方式在台灣被保留下來,代代相傳,不僅能夠看到「傳統的中國」,還能看到傳統的中國在洧齊這樣年輕一輩身上的台灣特色。千百年傳統中國、與接受現代教育的台灣年輕人、與他的傳教士身份居然也全無違和,這種多元、豐富,是有趣的台灣特色。

先人創造的歷史,不僅保留、傳承至今,還會經由我們當下作為,得以保留、繼續傳承,讓歷史活在我們的生命裡、活在我們的生活中,而我們今天所做所為,也將成為歷史。

觸摸、參與台灣的歷史

住在恒春張家古厝裡的那段時間,更大的收穫是認識了竹塹,並由此觸摸到了活的台灣歷史。

此前聽說過竹塹,因為新竹「竹塹城」的名稱,是在這裡才真正看到了活的竹塹,而且是跟古厝和恒春古城同齡的一百四十多年的台灣竹塹。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