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讚國觀點:習大大的現實與小英的理想

2017-06-21 07:10

? 人氣

北京從來不放棄以武力統一台灣的宣稱,目的不外是在台灣内部製造恐懼,並提供其代理人或團體一個合理化的出發點。(資料照,美聯社)

北京從來不放棄以武力統一台灣的宣稱,目的不外是在台灣内部製造恐懼,並提供其代理人或團體一個合理化的出發點。(資料照,美聯社)

在「一個中國」原則下,巴拿馬6月12日宣佈跟中華民國斷交,並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從2016年起,因為所謂的「九二共識」被束諸高閣,北京終於在民進黨執政後一年,挖了台北所剩無幾的最重要友邦,雙方的國際攻防正式白熱化,後者的外交關係難免從此節節敗退。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斷交兹事體大,蔡英文總統立即發表措詞强硬的聲明,以「中華民國」對應「中華人民共和國」,頗有两國論的味道。小英固然强調「絕不會在威脅下妥協讓步」,話語卻拖泥帶水,留下相當敗筆。在两岸關係上,小英擺出「台灣已經善盡一切責任」的姿態,歸咎中國的現實策略與玩弄國際手段,一廂情願的理想說詞,注定要對牛彈琴。

蔡英文是個理想主義者(idealist),上任後,有關「維持两岸現狀」的思維,充満理想色彩,面對中國强人進逼,就算不是温良恭儉讓,也是一付與人為善的模様。這種企圖以道義勸說對抗强權的道德想法,其實是幻想,根本癥結在於對國際政治中現實主義(realism)的架構與操作欠缺了解。

20170616-總統蔡英文16日出席「民視20周年系列活動」。(顏麟宇攝)
小英擺出「台灣已經善盡一切責任」的姿態,歸咎中國的現實策略與玩弄國際手段,一廂情願的理想說詞,注定要對牛彈琴。(資料照,顏麟宇攝)

現實主義者(realist)的根本思考邏輯不外是國家力量大小、利益何在與後果如何,國與國之間的道義和正義全不切實際,無關痛癢。在現實主義下,國家的利益以力量强弱與安危程度(不論真實或想像的)來界定,而非透過道德高低來衡量。也就是說,一個國家能否周旋於國際舞台上,先決條件是本身力量能否引人側目,以及如何實際運用。

台灣罵巴拿馬寡情寡義,只是不知自己輕重。在現實主義看來,面對政經利益(具體價值)與信守承諾(抽象價值)的取捨之間,巴拿馬無可避免的會選取前者,中國幾百億經援或投資,畢竟要比一百多年的友誼來得實在,後果也立竿見影。台灣只能打落牙齒和血吞,空口說白話,無濟於事。

從2012年掌握大權後,由東海到南海,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處處展示現實主義的思路和佈局,與蔡英文的理想主義大異其趣。遺憾的是,放到兩岸關係上,小英與國安及外交幕僚似乎未能體認一個基本事實:雙方两極化的運作系統,對國家利益、政府國際行為與後果都有相當程度的影響。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參加「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的各國領袖。(AP)
從2012年掌握大權後,由東海到南海,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處處展示現實主義的思路和佈局,與蔡英文的理想主義大異其趣。圖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參加「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的各國領袖。(資料照,AP)

一方面,中國是定於一尊的宰制政治,内外言行由保守的共産黨統治與拍板,習近平集黨政軍大權於一身,說一不二,没有任何人敢公開挑戰習大大的威權與權威。另一方面,台灣是自由開放的民主政治,從1996年總統民選後,國民黨和民進黨便一直為國家定位,或統獨之争,喋喋不休,不論對内或對外,毫無交集可言,比起中共的唯我獨尊,就顯得分崩離析,不堪一撃。

由於歴史留下的糾纒(國共内戰)和台海的戰略地位(中、美、日三方的利害關係),中國與台灣的直接或間接衝突因此難以避免,政經力量威脋利誘,或大軍壓境,遲早而已。在國際政治中,只有弱者才會訴諸道義或道德的争辯,不管弱者如何大聲疾呼,强者早已攻城掠地,不是親自動手,就是透過弱國的代理人,予取予求,如入無人之境。

喜歡這篇文章嗎?

張讚國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