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天專欄:邊陲精英與互聯網新秩序

2017-06-29 06:50

? 人氣

自願結合、不願受政府招安的互聯網精英,能否在邊陲創造中心?

自願結合、不願受政府招安的互聯網精英,能否在邊陲創造中心?

對全球互聯網產業的新創精英而言,「中心 vs. 邊陲」的心靈圖像,給高速生滅的網絡產業帶來一股捨我其誰、自命不凡的歷史感。血氣方剛、不甘人後的互聯網精英當中,似乎有相當比例的《星際大戰》影迷。他們總是正在與腐朽邪惡的銀河帝國進行殊死革命,幻想能在帝國的廢墟上重建自由、平等、博愛的新希望。亂紀元英雄出少年,印證了楊虎城的名詩:「西北山高水又長,男兒豈能老故鄉?黃河後浪推前浪,踏上浪頭幹一場!」此時不幹,更待何時?但空有幹勁難成大事。互聯網精英可別忘記了,帝國的死星太空站是靠敵後情報、高明戰術、義士鄉勇、宗教動員、與盲目幸運才打爆的。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金融資本家透過槓桿操作成為每天全球數以兆美元計的市場管理者,金融監管又高度複雜,金融業的既得利益與因循心態,處處可見,創新非常困難。全球金融業早已高度數位化,可說是人類文明史上最早出現的高度倚賴大數據的互聯網產業,只是這個互聯網誕生的時間遠早於智能手機。對有志新創的精英而言,任何在金融業試圖推動的「體制外」創新進展,彷彿是一場由窮鄉僻壤向繁華帝都進攻的萬里長征。「中心/邊陲」的比喻,因此讓互聯網金融科技新創界感到十分貼切。

從技術觀點來看,金融服務的本質並不複雜 – 降低跨時空風險移轉的交易費用並賺取合理的服務費。未來金融服務還會有很多新型態,但本質應該不會有大改變。隨著互聯網高速發展,個人、企業、金融機構、主權國家及國際組織的關係,很難用傳統「中心/邊陲」的定義劃分。金融業一直都有多中心化的市場結構,只是個別市場節點,是由一些有資本與信用的大型金融機構承擔風險、居間撮合,多年積累後形成規模、信譽與技術能力的差異。背後的斑斕歷史,是用戰爭的鐵與血鍛造而成。很接近Hedley Bull在其名著《無政府社會:世界政治中的秩序研究》中所提出的「新中世紀主義」(New Medievalism)勾勒想像的國家體系的替代形式:

「主權國家可能走向消亡,而且取代主權國家的並不是一個世界政府,而是一個現代和世俗的、類似存在於中世紀西方基督教世界的世界政治組合形式 ⋯⋯ 假如現代國家要同地區性和世界性的權威以及次國家(sub-state)或次民族(sub-national)的權威一起分享對本國民眾的管轄權 ⋯⋯ 那種權威重疊與效忠對象交叉的結構,可能一方面把各國人團結在世界社會之中,另一方面又防止權力集中在一個世界政府的手中,從而避免主權國家體系中通常面臨的危險。」

喜歡這篇文章嗎?

胡一天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