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賈忠偉觀點:再談「淞滬會戰」與「抗戰軸線翻轉」之戰略布局

2020-09-13 07:00

? 人氣

淞滬會戰-1937年8月14日,中國空軍飛機意外墜彈於公共租界與法租界交接處的大世界,造成上海平民三千人死傷。(取自維基百科)

淞滬會戰-1937年8月14日,中國空軍飛機意外墜彈於公共租界與法租界交接處的大世界,造成上海平民三千人死傷。(取自維基百科)

「……確定了持久戰策略,首先必須轉換日軍作戰軸線。法肯豪森、蔣百里、陳誠等就地形研判,中國北高南低、西高東低,華北多平原,江南多山丘河流,一旦大戰爆發,日軍必迅速封鎖海岸線,同時從華北向南採取攻勢。在華北作戰對中國不利,因為日本機械兵團在華北平原暢行無阻,將輕易過黃河、取武漢,把中國一切為半,中國最精華的地區盡入日本之手,如此,『於敵有百利,於我有百害。』

因此,必須想辦法把日軍攻勢從北向南的路線轉為從東向西、沿長江仰攻,然後充分利用長江沿岸山地湖沼的地利,消耗日軍武器訓練上的優勢。因此,中國抗戰前期首要戰略目標就是『誘敵自東而西仰攻』。如何做呢?蔣介石參考蔣百里的建議:主動出擊駐上海的日軍……(註一)」

楊天石余子道認為「淞滬戰役」與轉移抗戰軸線無關

有中國大陸研究蔣中正第一人之稱的楊天石教授對於「抗戰軸線翻轉」這個說法是很不以為然的,他認為蔣緯國將軍所稱:國府發動淞滬會戰—將日本原本進攻的方向的由北(華北)向南,改成了由東(江蘇)向西的戰略規劃,根本找不到任何文獻根據。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蔣緯國將軍在《歷史見證人的實錄~蔣中正先生傳》第二冊《體認領袖「改變日軍作戰線方向」之戰略作為》中指出:「蔣委員長為達轉移日軍作戰線方向,在野戰戰略上,還有更深一層的考慮;單使華北日軍,北上察綏,西向山西前進,認為還不足以阻止日軍南下漢口,因為日軍一旦攻佔山西,它可以同蒲路南下,過風陵渡(今山西省芮城縣風陵渡鎮,是山西、陕西、河南三省的交界點),循隴海鐵路經鄭州,南下漢口,仍然可以早期進入中國川藏地區,所以蔣委員長從全面考量,乃決定:以國軍一部對華北之敵持久作戰,以確保山西;集中主力於華東,對上海之敵採取攻勢,以迫使日軍改變其作戰線為沿長江自東向西。因此自8月13日起,國軍陸空聯合進擊,先後投入約70個師又7個旅,猛攻淞滬之敵,迫使日本一再向淞滬增援。淞滬日軍苦戰至9月23日,仍然無進展,日本大本營新任作戰部部長下村定少將,認為中國軍隊精銳主力已集中上海,在求決戰心切之下,乃將主作戰由華北移至華中。(日本將中國戰區分為華北、華中、華南。上海方面日本稱為華中)於是將華北的第6師團,第5師團之岡崎支隊,第16師團和中國東北的第18師團,統統轉用於上海方面。日本在國內動員的部隊,也派往上海。

日軍主作戰被迫由華北移到上海方面,它的作戰線方向自然跟著改變。日本華中方面軍攻佔上海之後,隨即進攻南京。於是日軍作戰線方向,本可由北向南,現在被迫改為由東向西了…這一傑作,打破了日本『速戰速決』的企圖,造成了中國戰略持久的條件,奠定了最後勝利的基礎,拯救了中國的命運。」(註二)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賈忠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