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之瑜觀點:從海峽中線到普世人權─台灣人的慢性自殺!

2020-09-28 06:50

? 人氣

解放軍軍機屢屢越過海峽中線,侵犯台灣領空。(圖為Su-30,國防部提供)

解放軍軍機屢屢越過海峽中線,侵犯台灣領空。(圖為Su-30,國防部提供)

我們一點一點磨對岸磨了30年,讓中共搞不清楚一個中國的紅線在哪,先變成九二共識,再變成沒有共識,實踐上就等於沒紅線了!今天華府也學會磨,每次愈磨愈多,讓北京搞不清楚所謂新冷戰開始沒有!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現在,北京開始一點一點磨海峽中線,好像隨時可以停,隨時又可以多磨一些,然後,誰都搞不清楚是不是在武統。甚至,誰也沒在回憶,海峽中線是誰顛覆的?

90年代開始,國民黨政府就把涉及大陸人的人權一點一點磨掉;磨到民進黨上台,兩岸早已大通,與大陸人聯姻或做生意的台灣人的人權也被波及,自己台灣人的人權就一點一點磨掉;等到蔡英文執政,又反滲透、又反假新聞、又國安法、又不當黨產,已經都搞不清誰突然會失去人權保障的資格;現在,人權就一點一點變成是政治正確,愛台灣沒有標準,誰能或不能是人,統治者獨斷,完全受益於總統博士論文專攻的壟斷學。

海峽中線也好,普世人權也好,就像是北極的冰山,一點一點地流逝,一開始不感覺,當成新聞花絮,突然加速,全世界每個角落,都可以分到幾滴北極留來的冰川,冰川普世化了,人人都可以免費享有,但其實等於什麼都沒有了,地球慢慢也沒有了。

普世人權自始並不普世,像神聖不可侵犯的北極冰山,大陸的人沒有資格享受。所以,大陸漁民只能住海上難民窟、常有台灣船長殺死大陸漁民全算是個案、颱風期間大陸漁民不能入港避風災而淹死、大陸偷渡客遣返被集體悶死只能算意外、金門砲擊失誤打死廈門人也只能算意外。不報導、不反省、不紀錄。

誰能想到,大陸配偶取得身分曠日持久影響到台灣人的人權?他們生的孩子取得身分也曠日持久、大陸學生在台灣被當成是覬覦台灣的資源來防止,影響台灣整個學術環境的氣氛,以及台灣的校園文化,以至於政治正確無所不在,透過轉型正義的發動,權利資格與權利身分的條件更模糊、更武斷。

20200825-台商徐正文25日召開「再次呼籲政府給團聚陸配和小明及陸生來台」記者會,與會者鞠躬向政府懇託。(盧逸峰攝)
台灣口口聲聲人權的同時,却對陸配及其子女有著區隔和歧視。圖為「呼籲政府給團聚陸配和小明及陸生來台」記者會,與會者鞠躬向政府懇託。(盧逸峰攝)

與權利資格的模糊同步的,就是對一個中國原則的切香腸策略,切割中國靠的就是區隔台灣人與中國人,在實踐上依賴權利身份的歧視─屬於中國範疇的沒有權利資格,把中國排除在普世之外,凡是不在大陸的中國人,便以權利歧視凸顯其落後的身分。這種為了顛覆九二共識而配合發動的人權歧視,正是我們自己的戰略選擇,而且,現在株連無度,歧視的主要都是台灣人。

九二共識又是與海峽中線的一體兩面,因為九二共識是啟動國共內戰的和平化成果,而海峽中線恰恰是內戰的產物。所以,92之後在短短三年之間,兩岸對於公務船行使職權的協調幾乎達成妥協,而讓海峽中線即將轉型成為分工線。但是李登輝即時喊停並在美國協助下從事康乃爾之旅,聯手逆轉中線的去政治化,且把海峽中線從內戰對峙,偷天換日成是國界。

於是,海峽中線轉變成台北用來排斥中國的象徵,跟歧視大陸人的各種政策法令相得益彰。其結果,人權說是是人人應該有,但大陸人、與大陸相關的台灣人、大陸人生的台灣人的人權,則不保障。這種自我剝奪,把臺灣人自己的人權當敝屣,終於揭穿普世人權充其量是想像自己啜到北極冰川的若干雜質,一口已經失去靈魂的心靈雞湯。

人權歧視的臺灣化,反映台灣價值的空洞,反而凸顯海峽中線只剩下政治正確性,其維護仰賴美國的全球軍事霸權,美國在全世界發動戰爭,台灣拼命幫忙 — 製造子彈,供輸善後重建,安排各種轉運。對於戰爭造成的人權殘害不但視若無睹,甚至認為是捍衛和平所必須付出(別人人權)的代價,完整反映台灣人權的詭譎形勢─自我歧視的台灣人愈來愈轉型成別人。

如此,為了維護普世人權而必須固守海峽中線的口號,連自己都不知道堅持何在,而必須靠不斷在台灣剝奪人權,在世界各地支持戰爭與殘害,來延續對自身人權的危機意識。愈迫害自己人,愈被迫重視捍衛中線,就愈不知道在捍衛什麼。一個沒有值得自己捍衛的普世人權,讓中線淪為物質性的概念,美國保護傘成為中線的內涵,人權剝奪、卑躬屈膝、國家安全遂成三位一體。

這就是為什麼,美國武器必須買,美國瘦肉精必須吃,海峽中線必須承擔後果,而台灣人權每況愈下,而且愈來愈危殆的故事。台灣的慢性自殺不必等到從吃瘦肉精開始,從在人權旗幟下不斷腐蝕人權的衝動就開始了,這是民進黨對瘦肉精不正經、不擔心、不負責的內幕。

*作者為國立台灣大學教授。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石之瑜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