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川普一樣,我們難以論斷拜登到底「愛不愛台灣」,但他確曾在中美關係緊張的時刻,表達過「反對美軍介入兩岸事務」的態度。2001年4月1日,中美發生震驚國際社會的「撞機事件」。一架美軍EP-3偵察機在南海進行偵查,解放軍出動兩架殲-8戰機升空攔截,雙方發生碰撞後其中一架殲-8墜毀、一名飛官殉職。受損的EP-3則未經中方許可、緊急迫降距離事發地點最近的海南島陵水機場,人機均遭中方扣留。此事造成中美情勢一度緊張,小布希總統面對媒體提問「美國有無義務防衛台灣」時,回答「中國應當暸解,美國將不惜一切代價協防台灣」。
不過幾小時後,小布希又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澄清,美國對兩岸問題的立場並未改變,除了支持「一個中國」,也希望兩岸爭端能和平解決。小布希這次短暫的脫稿演出,當時引來拜登的嚴詞抨擊。拜登當時投稿《華盛頓郵報》,主張「幫助台灣維持其充滿活力的民主制度符合美國利益」,他也強調自己曾經投票支持《台灣關係法》,但拜登也說,在《中美共同防禦條約》遭到廢除後,美國已經沒有保衛台灣的義務。拜登在文章中指出,小布希不該在未與國會及亞太盟邦(主要是日本,這牽涉到是否動用駐日美軍基地)商議的情況下,逕行打破美國總統歷來對兩岸問題的「戰略模糊」策略,造成環太平洋地區的混亂。
拜登這一次「堅持戰略模糊」的表態,自然是站在美國利益與亞太區域穩定的角度立論,但在台灣民眾或關心兩岸事務的人看來,小布希曾經說漏嘴的「美國將不惜一切代價協防台灣」,顯然對台灣更為有利。不過拜登的政治生涯如此,當然不是只有這一次對台灣事務表態。1979年美台斷交後,拜登正是投票支持《台灣關係法》(Taiwan Relations Act)的90名參議員之一,因此他對於台灣安全的承諾非常清楚,如果細觀拜登反對小布希嗆聲的投書,他說的也不是「美軍絕對不可出兵防衛台灣」,而是認為當時中美南海撞機,還不到打破「戰略模糊」的時機,而且他認為美國動武仍須經過國會商議,也要考慮亞太盟邦態度,何況小布希當時也很快收回嗆聲,以免升高中美緊張態勢。
不過拜登作為中美關係升高時的「煞車皮」,確實不只反映了他對「戰略模糊」(美國對中國武統的一貫態度)的立場,也是他向來對中國採取「接觸原則」的體現。因為拜登不只是《台灣關係法》的支持者,也在1980年美國政府給予中國最惠國待遇、雙方恢復貿易正常化時表態支持。拜登去年5月還對川普發動的中美貿易戰表示:中國會吃掉我們的午餐嗎?拜託!他們不是壞人,也不是我們的競爭對手。在李登輝前總統提出兩岸是「特殊的國與國關係」,拜登曾說該聲明「讓北京感到不安,也為兩岸關係注入了不穩定因素」,他在2001年時甚至明確表態,「美國不會為了台灣單方面宣佈獨立上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