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曾經悲觀預言,人類恐怕永遠無法觀測到極度微弱的重力波。不過LIGO計畫使用一對巨大的雷射干涉儀,對於變化的測量精度可以達到原子核直徑的數千分之一,於是讓通過地球的重力波無所遁形。
為了觀測宇宙,人類無所不用其極,各種電磁波與基本粒子都派得上用場。然而,重力波是「時空擾動」(disruptions in spacetime)獨一無二的直接呈現,對科學家而言是全新的體驗,開啟前所未見的領域。偵測重力波,解讀其訊息,這將是一座充滿新發現的寶藏。
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簡歷:
韋斯(Rainer Weiss),現年85歲,生於德國柏林(Berlin),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博士,目前是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教授。
巴瑞許(Barry C. Barish),現年81歲,生於美國奧瑪哈(Omaha),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C Berkeley)博士,目前是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物理學講座教授。
索恩(Kip S. Thorne),現年77歲,生於美國洛干(Logan),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博士,目前是加州理工學院物理學講座教授。
2017年諾貝爾獎6大獎項,得主與揭曉時間(台灣時間)如下:
生理學或醫學獎:霍爾(Jeffrey C. Hall)、羅斯巴赫(Michael Rosbash)、楊格(Michael W. Young)
物理學獎:韋斯 (Rainer Weiss)、巴瑞許(Barry C. Barish)、索恩(Kip S. Thorne)
化學獎:10月4日(星期三)下午5時45分
文學獎:10月5日(星期四)傍晚7時
和平獎:10月6日(星期五)下午5時
經濟學獎:10月9日(星期一)下午5時45分
去年201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是3位英國科學家圖勒斯(David J. Thouless)、哈爾丹(F. Duncan M. Haldane)與寇斯特利茲(J. Michael Kosterlitz)共享殊榮,得獎理由是他們「關於物質拓樸相變與拓樸相的理論發現」對材料科學、電子學、量子電腦(quantum computer)貢獻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