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對新疆維吾爾人進行大規模迫害,全球人權團體、各國政壇呼籲杯葛2022北京冬奧的呼聲漸高,而回顧過往奧運歷史,可以發現體育與政治總是難捨難分。1936年,德國柏林在納粹主政下舉行奧運,掀起近代第一波抵制奧運的爭論,此後無論是冷戰時期美蘇陣營對抗、納粹德國與南非種族隔離對人權的侵犯,甚至是兩岸「一個中國」之爭,都成為歷屆奧運發生抵制事件的理由。
南非種族隔離禁黑人參賽 非洲國家群起抵制
南非國家黨(NP)在1948至1994年間實行歧視性的種族隔離(Apartheid)政策,南非奧運暨國協運動協會(SAOCGA)1957年更禁止黑人選手加入國家代表隊,面對國際奧委會(IOC)質疑,南非政府竟主張「沒有黑人選手符合參賽資格」,國家隊成員才會清一色皆為白人。當時的IOC主席布倫戴奇(Avery Brundage)也認為運動不應扯上政治,且種族隔離制度屬南非內政,因此南非仍獲准以「全白人」陣容參加1960年羅馬奧運。
She couldn't compete in the Olympics because of apartheid. Years later, her son made history https://t.co/5SvqUXNivb pic.twitter.com/aTGM4MfCf7
— CNN (@CNN) August 17, 2016
但在1962年,時任南非內政部長戴克拉克(Jan de Klerk)進一步宣布,不論是南非境內或代表國家到海外比賽的運動隊伍,一律禁止黑人選手參加,引發諸多非洲國家、美國民權運動人士抗議,IOC也才意識到問題嚴重性,宣布為了實踐奧運精神,禁止南非參與1964年日本東京奧運,IOC會員國更於1972年表決驅逐SAOCGA。
【延伸閱讀】歷史上的今天》8月12日──推行種族隔離違反奧運精神 南非慘遭禁賽28年
此後南非在長達28年的7屆奧運缺席賽場,而在1976年加拿大蒙特婁奧運,20多個非洲國家不滿紐西蘭國家橄欖球隊此前率團訪問南非,宣布聯合抵制本屆奧運,對參賽的紐西蘭代表隊表達抗議。
直到1991年,時任南非總統戴克拉克(Frederik Willem de Klerk,前內政部長之子)宣布廢除種族隔離制度,改組後的南非國家奧委會重新被IOC接納,南非國家代表隊才得以在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重返體育殿堂。
而在冷戰期間,美國總統卡特(JimmyCarter)以蘇聯於1979年底入侵阿富汗為由,宣布抵制1980年莫斯科奧運,共獲全球超過50國響應;蘇聯也不甘示弱,召集東歐、北韓、越南等共產陣營國家,抵制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以示報復。
誰是中國代表?兩岸的奧運之爭
1981年,台灣與IOC在瑞士洛桑(Lausanne)簽署協議,確認未來都要以「中華台北」之名參與國際運動賽事,且僅能以五環梅花奧會旗替代中華民國國旗,奪金後也只能播放國旗歌(而非國歌),換取台灣運動員的出賽權利。但在此之前,我國代表團曾以不同名稱出席奧運賽事,更多次引發中共退賽抗議。
中國在1954年成為IOC會員後,便杯葛中華民國使用國旗、國歌、國號參加1956年澳洲墨爾本奧運,但主辦方在選手村仍升起中華民國國旗,使北京當局憤而退出當屆奧運。而在1964年東京奧運,中華民國以日語「中華民国」、英語「台灣」(Taiwan;編碼TWN)的名稱參賽,除了中國抵制賽會外,印尼也因支持中國主張被IOC開除會籍,拒絕參與本屆賽事。
但在1976年蒙特婁奧運,時任加拿大總理杜魯道(Pierre Trudeau)要求我國代表團以「台灣」名稱參賽,遭中華民國政府拒絕,最後宣布退出本屆夏季奧運。
奧運政治學
誠然如美國人類學家、對奧運有深入研究的包蘇珊(Susan Brownel)所言,在1992年法國阿爾貝維爾(Albertville)冬奧會後,再無國家抵制奧運的案例發生,但即便如此,之後的奧運上也不乏政治味濃厚的場面。
在2018年平昌冬奧會的開幕式上,南北韓代表團共持象徵統一的半島旗進場;但就在同一場合,美國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之妹金與正的座位距離近在咫尺,雙方零互動也充分展現當時緊繃不已的美朝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