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大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不敏感的人比較容易成功嗎?她道出一般人和成功人士面對挫折的最大差異

2021-03-11 17:00

? 人氣

心理素質偏高、面對挫折不會想太多、不容易掉入情緒漩渦,這些特性反而是奠定未來成功的關鍵!(示意圖非本人/取自Unsplash)

心理素質偏高、面對挫折不會想太多、不容易掉入情緒漩渦,這些特性反而是奠定未來成功的關鍵!(示意圖非本人/取自Unsplash)

有時候,學英文不只是學英文,也學到智慧。有一次線上英文課教的主題是「分手」,老師問我們emotions(情緒)與feelings(感覺)有什麼不同,當下我愣住了,直覺這兩個不是同義詞嗎?但是這位老師認為沒有任何一個英文字等於另一個英文字,要我們儘量用多個字表達其間的相異。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在經他深入解釋之後,我很開心,發現自己不只學到兩個常見英文字的分野,也學到人生智慧。他說,emotions指涉的是事情發生當下,我們產生的感覺,那是一時的﹑短暫的。feelings不同,它指的是事情過去了,但是感覺一直在,相對比較長期且持久。

你讓自己停在哪個階段?

我們日常的確如此,比如在職場,當主管處置不公平,我們當下很生氣,這是情緒。後來有事過境遷嗎?很多時候並沒有,會一直放在心裡沈澱﹑發酵;好一陣子過後,談起這件事時,我們依然忿忿不平,這是感覺。再來,像是有人談到原生家庭,即使現在中年,仍然感到受傷,小時的情緒成了永久的傷痕,痛的感覺一直在,未曾褪淡,甚至一生無法抹滅。

我自己是如此,在上班的你可能也是如此,內心依舊是個受傷小孩。我們讓「情緒」擴大成「感覺」,然後掉進去無邊無界的感覺黑洞裡,再經由不斷翻回記憶裡,舔著傷口,讓自己憤怒依然或抱怨如常。在將自己塑造成受害者後,自艾自憐成了我們看世界的方式﹑跟自己相處的模式。

一般人碰到事情不如預期時,情緒反應通常會有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發生事實

事情發生了,一般人的反應是臆測﹑解讀,開始想很多,也就是開始認知。

第二階段:產生情緒

同一件事發生,有人往好的認知,有人往壞的認知,會產生不同的情緒反應,這是心理學用在諮商界有名的「情緒ABC理論」,由阿爾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提出。事件A(Affairs)發生了,會產生不同的情緒C(consequence結果),有人高興,有人生氣,是因為過程中的B(Belief認知)不同。

第三階段:掉入長久的感覺黑洞裡

不去察覺情緒,或是未做正確的梳理,情緒積壓久了,會轉化成不健康的感覺,形成對自己負面的印象﹑或對別人有偏見的觀感,以及對雙方關係的錯誤解讀。

成功者都是鈍鈍的?

可是在遇到一位事業成功的人士之後,我發現有人只有第一個階段,沒有後面兩個階段,也就是只有事實,沒有情緒與感覺,這讓我很驚訝。接著我注意到他有個鮮明特色,一路不斷向前行,不浪費時間咀嚼不必要的情緒與感覺,以免腳步遲疑﹑跌入困境。他不去想太多,是因為想像未必等於事實,而且有可能反過來扭曲結果,那麼又何必去多想?

喜歡這篇文章嗎?

洪雪珍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