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前立法院院長王金平再度站上質詢台,以「認宗愛台解分歧,漢魂台魄壯台灣」為題,發表其獨具一格的演講式質詢,指出朝野對立不和諧、社會分裂不團結、兩岸歧異難和平原因,並由文化層面入手求解。個人試從兩岸角度出發分析其具備的可行性:
其一,民進黨與天然獨間的矛盾:
民進黨既已全面執政,中央或地方牢握政權,卻以「務實的台獨主義者」自居,不管是受迫於現實,抑或安逸於現狀,走的是所謂的「華獨」路線,意即更改國號,徹徹底底的「台獨」已不受民進黨青睞。民進黨政府已然認知到改變現狀的台灣獨立建國難如登天。以加泰隆尼亞為例,歷經獨立公投,西方歐美強權仍然矢言反對,支持獨立領袖或流亡或下獄,獨立建國終究必須仰賴自己。因此台灣若斷然宣布獨立,奢望美國會動用子弟兵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血戰一場,真如緣木求魚。再者也體認到承平日久的台灣百姓意志力難料。
以東帝汶的前車之鑑來看,東帝汶與印尼軍隊鏖戰數十年,遍地烽火,血流成河,方才獨立建國。台獨恐怕也須進行頑強的游擊戰,用難以想像的意志力,不惜將台灣化為灰燼才有一絲成功可能。
但如今的天然獨世代多半忽視上述場景,既不見如高齡百歲的史明般組成「獨立革命武裝隊」,也不積極備戰未來的「台灣獨立戰爭」,甚至不願仿效以色列全民皆兵,還支持改徵兵制為募兵制,使目前役期也遠較同樣強敵環伺的韓國與新加坡少上許多,僅一廂情願地認為高舉民主大旗,全球莫敢不從。然而,民進黨政策上強化台灣主體意識,推波助瀾台灣民族主義,致使執政明顯受惠於日趨強大的台灣民族主義,也受制於台灣民族主義,造成其「務實」的看法,內與天然獨發自內心想與大陸徹底斷絕關係的年輕世代所思所想大相逕庭,外也無法對兩岸政策有何大膽創見或突破性新解,如此進退失據,正是兩岸政策上的困境。
此時,文化卻是最佳的突破口,以台灣自傲的設計或文化創意來說,很難完全脫離漢字或中華文化,無不是透過「漢魂台魄」的方式再現,畢竟深厚的中華文化底蘊絕非一蹴可幾,也難一刀割裂;再就台灣最多數的民間信仰而言,每每也有回大陸祖廟謁袓進香之舉,既尋根又展現台灣信眾的虔誠,同時以「認宗愛台」的方式綿延傳統文化,這都是文化取向的利基。
其二,大陸政經局勢的凶險:
大陸自改革開放以來,已造就一世代富裕人口,但鄧小平冀望的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再外溢擴散,帶動甚至幫助其他地區成效有限,大陸豪門於亞洲富豪榜上比比皆是,只是見證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的可怖事實。與此同時,物質生活與基礎建設的改善,「一帶一路」、「中國夢」、「大國夢」的政策和口號陸續出台且響徹雲霄,也顯示大陸日趨成長的自信心,更讓大陸的民族主義在大國崛起的氛圍下滋長茁壯,如同戰狼2這樣「主旋律」濃郁的電影於大陸熱賣,都再再反應大陸高漲的民族主義。對於力求穩定的中國共產黨而言,此正是能避開內部矛盾,汲取正當性的最好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