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出事的工地,其安全措施也明顯是因陋就簡,與外界、還有軌道間竟完全沒有阻隔安全措施、圍籬等,這既是毫無安全觀念、風險意識,又是省過頭─因為在發包時作許多安全要求,成本一定增加。
3年前交通部一度有意調漲台鐵票價,但後來部長換人又不了了之,理由是要先提升經營品質與效率等,但實質上,只要台鐵繼續虧損、難以吸引優秀人才加入、不死不活看不到前景,就別奢談品質、安全了。即使政府基於政治考量,要讓台鐵這種重要大眾運輸維持低價,也有一個限度,26年不能調票價,算是過頭了;否則,政府就該考慮以定額補貼方式維持低票價。
而在讓台鐵漲票價先解決財務窘迫問題後,就應立即啟動台鐵公司化,這也是「紙上作業」多年、但從無任何政客官員─從總統到院長再到部長─願意接手的燙手山芋,不過不踏出這一步,台鐵大概很難真正的浴火重生,只能繼續扮演「全台最大未爆彈」的角色。
想想幾年前的普悠瑪事故,政府上下加上全國一起「痛定思痛」,要改革台鐵,這些話,同樣從這次事件後政客官員口中流出,甚至不必打草稿、直接取用上次事故後的話術即可。但這2年多來,作了些什麼?從這個觀點看,該為太魯閣號事故負責者,又豈止台鐵、包商而已?早早行動,莫讓數年後官員又要再次「誓言加速台鐵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