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煒專欄:比張忠謀、郭台銘優秀的政府單位─裁了投審會吧!

2017-12-13 06:20

? 人氣

投審會這個單位、這些官員,簡直是讓人感「大驚喜」─他們精通所有產業、掌握各產業的全球與兩岸趨勢、了解敵我競爭情況,所以替半導體教父、LCD教父、封測龍頭決定何時可去投資;他們不僅了解產業情況,也精通財務規劃、風險控制,所以可以替郭董代為把關審查財務風險;鴻海那幾百個律師、財務專家顯然都「白養」了,被咱們投審會的幾個小官僚就比下去了。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專業、透明度低,隨著政治擺動

如果審查真有專業也罷,但實質上投審會審案既乏一致的標準、透明度又低,更時常追隨長官、「跟著政治走」,甚至隨著民粹、社會風向走,只要觀察幾個引發社會關注個案的審查情況,及跟著政治風向擺動的兩岸投資案審查,就可看出投審會的「政治壓倒專業」。

這就是台灣審查制度的荒謬性!

而且,離譜荒謬者不僅投審會而已。去年「日矽合」要公平會審查時,公平會官員說其審查原則包括:產品市場、地理視察、整體經濟利益、限制競爭的不利益以及產業創新研發等5大點。坦白說,公平會根本搞不清楚自己扮演的角色,竟然連「整體經濟利益」、產業創新研發都要審,請問公平會有什麼專業審這些項目?難道這不算不當擴權嗎?

台灣存在著不少擴權管制的單位

還有金管會對金融機構發行的產品每事問、每個產品審查;企業提出的不動產證券化(reits)要掛牌,按理證期局、交易所審查即可,結果台灣是要銀行局先審,而且銀行局連不動產鑑價都要審、都要過問,最後是搞死整個市場。10年前,台灣的reits與日、韓一起推,現在其它市場都已有台幣數兆規模,台灣只有數百億規模。

台灣政府這種事事審查事事管的遺緒,其實頗有印度之風。印度在1991年啟動經濟改革前,被稱為是一種僵化、充滿官僚與貪腐的「牌照經濟」─行政效率低落、任何經濟行為都要政府審批、核准、監督,因而創造非常大的賄賂空間。台灣雖然沒這麼離譜,但本質則是相同。

裁掉投審會,轉型作投資服務

從投審會這個名字,即可窺其本質一二。這是一個審查機關,擁有至高無上的准駁權,是高高在上的姿態,投資者都要低聲下氣、屈膝的向其解釋、說明;但在全球各國都在爭取FDI時,許多國家早已放棄審查制,頂多少數特殊敏感者要審查。甚至面向外資、負責外人投資的單位,名稱早改為「投資服務局」─是服務、不是審查。

賴揆真要提高對僑外資的吸引力,就先把審查制取消吧;取消後投審會就無存在必要,就跟著裁掉,或轉型為「投資服務局」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呂紹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