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鼓勵「青農返鄉」,但因現行農保投保規定門檻高,須有自有農地達0.1公頃或承租農地0.2公頃始可投保,造成實際務農者卻無農保之狀況。為此,民進黨立委蔡培慧今(19)日要求,農委會應於2個月內提出具體方案,半年內落實「實際從農者得申請投保農保」之資格認定機制,以保障實際農從者的勞動條件;農委會也允諾將提出明確方案。
民進黨立委莊瑞雄、何欣純及蔡培慧今舉行「實際務農有保障,農保資格要突破」記者會。蔡指出,自有農地或承租農地看似簡單,但不少高齡農夫,礙於三七五減租的陰影,憂心簽約後,土地無法回復,以致不論是中壯年轉業,或是青農都租不到土地,無法取得農保身份,很多保障都「付諸缺如」。
申請不到農具、災害補助 綠委籲農保認定回歸實務
蔡培慧舉例,如無農保身分,就無法申請農機具、天然災害補助或是低利貸款,因此才有青農訴求農委會修正農保認定資格,不是只要有無農地,而是要看實際務農,「真的有再下田、耕作、賣出農產品」,否則對他們而言,農保只是「看得到吃不到」。
與會的宜蘭農民吳佳玲也說,宜蘭很多農民無法加入農會或投保,畢竟宜蘭0.1公頃的農地,要價200至300萬元左右,對青農壓力很大,希望政府改採實際務農所得認定,例如每月務農所得2萬2000元以上,就可加入農保,或以農產品買賣收據、託運單做為證明依據。
莊瑞雄也說,政府要青年農夫返鄉、投入人口凋敝的農村,必須先營造溫暖、友善的環境,獲得跟一般農民同等的保障,唯有農委會完善農保系統,將有志投入的青農納入安全網,否則青農返鄉只是「緣木求魚。」
何欣純則表示,台灣農村高齡化,在地社區務農人口平均年齡是62歲以上,須待青年回流,以推動精緻化、機械化、現代化農業發展,因此政府必須以政策引導方式,突破農保資格認定之問題。
將朝「認人不認地」處理 農委會承諾提農保、職災認定新方案
農委會輔導處長朱建偉則具體回應,目前政策將朝向「認人不認地」、「人和地脫鉤」的方向,優先處理農保資格的問題;他也允諾,目前最大困難是土地取得問題,農委會也綿密地在處理,「請相信我的誠意」,對於農保、職災認定,幾個月內會有明確方案,請大家拭目以待。
朱建偉也舉例,農委會目前已個案處理「蜂農」農保認定的問題,因蜂農無土地,是以養殖箱到處理,20、30年來都無法解決,最後決定採取登記、管理並行制,請蜂農至鄉公所登記,由農委會派員去看是否實際養殖蜜。
朱建偉並指出,另外就是台大實驗林,台大將農地租給農民使用,但農民亦是無法拿到農保資格,後來經過農委會主委林聰賢親自溝通、協調,台大允諾將農民管理列冊,並標示耕作地才解決農保認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