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觀點:現有核電廠延役救臺灣

2021-06-14 07:10

? 人氣

第二核能發電廠。(取自Ellery@wikipedia/CC BY-SA 3.0)

第二核能發電廠。(取自Ellery@wikipedia/CC BY-SA 3.0)

蔡英文第一次選總統時,以攸關國家安全的能源政策為籌碼, 信誓旦旦的說,非核也不會缺電。107年11月,不尊重「以核養綠」公投的結果,一意孤行,將臺灣電力系統帶入缺電與限電的泥沼。今年5月13日與17日兩次分區停電,5月份公告的「108年/109年全國地利資源供需報告」中的數據,已正式宣告蔡英文的能源轉型政策壽終正寢。臺灣電力政策不做大幅度的改變,將永遠走不出困境。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臺灣電力系統可調度電力裝置容量不敷需求

5月13日與5月17日,五天內發生兩次大範圍分區停電事件。政府大內宣引以為傲的670天連續供電綠燈(供電充裕、備轉容量率大於10%)的紀錄就此破功。前經濟部長「臺灣到2030都不會缺電」的承諾,瞬時化為輕煙。政府將5月13日的大停電定調為人為誤失造成的電網事故,堅持供電系統不缺電。5月17日宣布分區停電時,臺電再無電網故障託辭可用,坦承「因負載突升、供電能力不足再次限電」。不過,臺電依舊嘴硬強調供電能力不足的原因是「有數部機組仍在維修」,臺灣仍然「不缺電」。

任何對電力系統運作有基本認知的人都非常清楚,如果系統的備轉容量真達10%以上,兩次分區停電事件都可以避免。自大停電事件後,臺電官網的電力供需燈號幾乎都是黃燈(供電吃緊、備轉容量10%~6%之間)。然而,仔細檢視臺電官網的供電資訊,我們有強烈理由懷疑備轉容量率的實績值其實已小於6%,真實燈號應為代表供電警戒的橘燈。

大停電後,再度經歷5月18日與19日兩天瀕臨限電的驚滔駭浪,報載經濟部高層甚至親自出馬,拜託大企業共體時艱,減少向臺電「購電」。諷刺的是,真正紓解用電吃緊狀態的竟是「龍王」,這兩日下午各下了一場雨,使得夜間用電量下降,最終安然過關。所幸,歲修中的林口電廠3號機與核三廠1號機兩部大型機組(裝置容量總和175萬瓩),於20日完成大修且併聯發電,改善缺電的窘境。我們不禁要問,這關驚險地度過,是不是代表以後沒事了呢?

前經濟部次長杜紫軍7年前即已於立法院預言,「核四若不商轉,民國110年會分區停電」,當時數據說的話在今年應驗。那麼,今年的數據分又告訴我們什麼?去年(109年)供電的最大尖峰負載發生在7月24日,為3802 萬瓩,較同年5月的最大尖峰負載3379萬瓩,多了423萬瓩。今年五月最高日尖峰已達3802萬瓩,夏月年最高日尖峰可能高達4,225萬瓩,較5月17日最高負載3,744萬瓩多出481萬瓩。今年5月17日因供電不足而分區停電,臺電說明是歲修中的機組未及時上線造成,企圖誤導民眾,待歲修機組完成大修,停電之是不會再發生,但事實確是如此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