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電動車普及化「三大難題」 KIA李昌益點名關鍵角色

2021-07-09 15:57

? 人氣

KIA總代理台灣森那美起亞總裁李昌益。(提供/台灣森那美起亞)

KIA總代理台灣森那美起亞總裁李昌益。(提供/台灣森那美起亞)

在全球減碳共識下,各國紛紛定出禁售燃油車時程,電動車因此崛起,有專家預估,未來十年內,電動車在先進國家的銷售占比可望與燃油車出現「黃金交叉」,2040年全球產值更上看2.1兆美元,是智慧型手機的2.3倍,在如此不可逆的趨勢下,一波五十年一遇的產業革命正悄悄展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KIA總代理台灣森那美起亞總裁李昌益在接受《風傳媒》專訪時指出,早在七年前,韓國政府就開始出面整合三星(Samsung)、樂金(LG)、現代(Hyundai)等集團,共同投入電動車的開發布局,「背後的原因,是韓國已經看到燃油車、電動車之間的臨界點,就像過去智慧型手機崛起,造成傳統相機、導航等業者消失一樣,傳統汽車產業的供應鏈,如果沒辦法跟上電動車的腳步,未來也可能消失。這是一種趨勢,不可避免。」

對此,KIA內部評估,2025年時,電動車在總銷量的占比,將來到三成之多,「主要是因為Euro 7(歐盟七期排放標準)出爐,相較於六期氮氧化物(NOx)每公里80毫克的排放上限,七期最多只能30毫克,等於一口氣要減排六成以上。問題是,現在燃油車連六期標準都要很勉強才能通過了,更何況七期。」他解釋。

李昌益進一步指出,各大傳統車廠經過評估,早就發現傳統內燃機根本無法符合Euro 7規範,最後決定拋棄現有的汽油引擎,「所以有很多車廠,包括我之前服務的Audi在內,目前出的汽油引擎都是最後一代了。Euro 7這麼嚴苛,勢必會促使傳統車廠加速研發電動車,不然沒辦法生存。」

「另外,歐盟也有規範,每公升燃油要能跑20公里以上,但實際上,燃油車大概只能跑15公里左右,根據CAFE(整廠加權平均油耗標準)的規範,中間差額就必須從Hybrid(油電混合動力車)、Mild hybrid(輕油電)或EV(純電動車)來補足。」他強調,在種種法規進逼之下,未來電動車占市場總銷量的比重只會越來越高。

電動車普及有「三大難題」,政府手握關鍵扮要角

即便如此,李昌益認為,電動車普及化仍有三大難題,首先是價格,「2019年,全台電動車銷量為3364台,到了2020年幾乎翻倍成長,來到6299台之多,其中,有4700台是特斯拉(Tesla)的model 3,銷量增加的原因很簡單,因為model 3的價格一下子從250萬降到170萬,現在model 3下面還有一款車,目前是150萬,如果未來能降到100萬,那電動車的市占率會更擴大。」

「當然,這中間最重要的就是成本,因為電動車的電子成本很高,未來隨著電池從液態變成固態等技術進步,或許能進一步大幅降低成本,那市場一下子就會打開了。」他說。

其次是充電問題,李昌益分析,不少人會以為廣設充電樁是台灣發展電動車的當務之急,但真正關鍵並非數量,而是背後的充電政策,「既然CAFE、Euro 7都擺在那邊,不會變了,那就是我們還剩下幾年可以轉型的問題;今天要設充電樁,政府對車流量的計算、紅綠燈的規劃,以及公路與道路的使用狀況都最清楚,就應該分享出來,讓業者能夠進一步評估,知道應該在哪些地方設AC交流充電樁,在哪些地方設DC直流充電樁才有效率,而不是自己在那邊煩惱。」

「以DC直流充電樁為例,沒有錯,它的效率是高,但問題也來了,較常見的120kW快速充電樁基本造價就要200萬,台電的電纜費還要另外計價,平均下來,一座DC直充的成本大約會落在300萬到400萬之間,使用年限卻只有5到6年,像這些業界都要去計算。坦白說,如果沒有政府介入,去做好能源管理,業界肯定吃不下去。」他強調。

最後的難題則是民眾里程焦慮問題──多數民眾擔心電量不足、充電不易,李昌益坦言,這也是業界必須和民眾溝通的重點項目之一,「從特斯拉的經驗來看,其實高達七成的使用者大多在家裡充電,而且平均三天才充一次電,因為民眾光利用晚上睡覺時充電,就算只充六、七個小時也有八分滿,大概能跑400公里。就算剩下三成要在外充電,未來透過800V直充,17分鐘充滿可跑505公里,充5分鐘也能跑100公里。」

電動車「平台」組隊搶市場,決勝關鍵在軟不在硬

被問起台灣在電動車產業的機會,李昌益不諱言,礙於市場經濟規模有限,要發展自主品牌的難度不低,「相較之下,像MIH要做一個平台讓人家來使用,我覺得機會是有的,但背後也衍生出一個問題,要怎麼用這個平台創造出『形象』給那些品牌大廠,這才是最困難的。」

「這就跟Android陣營的手機辨識度偏低,iPhone的品牌辨識度明顯更高一樣,所以像是BMW、Benz、Audi這些德國大廠,甚至是日本車廠,使用MIH平台的機會不大。當然,比起手機,車子可以發揮的空間也更大一些,包含外觀、內裝、控制面板等等,或許都可以嘗試發揮看看。」他補充。

訪談尾聲,在業界愛車出名的李昌益也回憶起自己年初試車的經驗,「老實講,在嘗試過電動車之前,我是一個petrolhead(汽車迷),愛車的人都喜歡引擎的聲浪,加速的聲音,不過,當我試完幾台電動車後,給我的衝擊是滿大的,不只扭力、持續力、駕駛性能、底盤重心等等,都不輸給頂尖燃油跑車,之後我一定會考慮買電動車。」

過了一會,他又低聲補充:「多數人體驗過電動車都回不去了,不過,燃油車還是有它的樂趣在,所以我想,如果能夠保留那麼一、兩台(燃油車),最後我應該還是會想辦法留著啦。」

 

責任編輯/周岐原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

喜歡這篇文章嗎?

徐珍翔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