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27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因韓戰爆發而命令美國第七艦隊將「臺灣海峽中立化」以阻止中華人民共和國武力奪取臺灣。同時,杜魯門還宣佈「臺灣未來地位的決定必須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復,對日和約的簽訂或經由聯合國考慮。」杜魯門將「臺灣地位未定論」與「臺灣海峽中立化」聯結,為美方的行動提供法理根據。蔣介石與其決策高層研討後,決定默認美國在法理上對臺灣負有某種責任。外交部長葉公超於6月28日公開聲明「在對日和約未訂立前,美國政府對於臺灣之保衛,自可與中國政府共同負擔其責任。」不過,葉堅持美國的提議不影響中華民國對臺灣的主權。
1950年8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長周恩來向聯合國安理會提出「美國侵略臺灣」的控訴,控告美國干涉中國內政,侵犯中國主權,要求安理會「制裁美國政府武裝侵略中國領土的罪行,並應立即採取措施,使美國自臺灣及其他屬於中國的領土完全撤出它的武裝侵略部隊。」 蘇聯駐聯合國代表馬立克於8月29日正式提請安理會將「關於臺灣遭受武裝侵犯的控訴」(簡稱「美國侵臺案」)列入議程。 其實,中蘇的這一舉動正中美國下懷,當時美國正在考慮如何將臺灣問題國際化,使其單邊的「臺灣中立化」政策得到某種聯合國的認可;美國還認為,只要聯合國正在討論臺灣問題,中共就不太可能武力進攻臺灣。因此,美國將計就計,駐聯合國代表奧斯汀立即同意安理會將「美國侵臺案」列入議程,並公開歡迎聯合國考慮和充分調查臺灣的情況。對此,葉公超曾指示駐聯合國代表蔣廷黻發言時強調中華民國政府為中國唯一合法政府,聯合國不應接受周恩來所提抗議。如必要且經美方同意,蔣可聲明第七艦隊保衛臺灣係中美兩方同意之緊急措施。 在8月29日會上,因多數國家支持成案,蔣廷黻雖多次發言力阻但反對無效。 議程通過後,蘇聯立刻提議邀請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出席安理會參加本案討論,但該提議表決未獲通過。
8月30日,蔣介石分析本案「其議題為『美國對臺是否侵略』而非為臺灣地位問題,此於我國體雖無大傷,但俄,英皆以為臺灣問題由聯合國解決之張本,而美國艾其生(艾奇遜)亦將樂觀其成也。可痛,可憤,又增多一國恥矣。」9月1日,蔣介石自記「對於聯合國內形勢之險惡,於我前途之黑暗,英國已揭破其面具。其目的:第一,臺灣地位必欲使之國際化。第二,必欲驅逐我於聯合國之外。此二者皆將使我政府澈底毀滅,不僅不許我存於國際之林,而印度尼赫魯挾中共為俄國脅誘美國,以玩弄杜(魯門),艾(奇遜),而以中國為其犧牲,環境至此實非人力所能挽救。」 可見,蔣介石當時反對臺灣問題國際化,他正確地判斷英印企圖犧牲中華民國來討好中共,但他沒有充分理解美國也希望將臺灣問題國際化,以避免美國與中共為臺灣開戰。而中共為了反美的政治宣傳和爭奪聯合國代表權,主動要求聯合國討論臺灣,弄巧成拙,反而推動了臺灣問題國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