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後中共緊緊擁抱中國文化
我們拿「性」來做個說明。近代談「性」解放已談了近百年。從結果來看,再怎麼解放,世界各國包括北歐諸國,到現在還是維持了一定的尺度底線。為什麼?因為「性」是人類繁衍存在的根本,涉及到人的尊嚴與倫常;對「性」保持一定的尊重(或是神祕性),是維繫社會秩序的必要。也因此,儘管A片不犯法,但在公眾場合公然出現A片的動作,是不被允許的!
同樣的,傳統禮教,儘管被「革」掉了許多「迂腐」的部分,但仍存在著大部分人類經數千年歷史延續下來的「潛規則」。中國共產黨搞文化大革命除四舊等鬧了半個世紀,現在看來比任何其他的社會都更緊緊的擁抱所謂的「中國文化」。這是中國大陸經過歷史的實踐與幾千萬人的生命換來的經驗,活生生地告訴我們傳統文化有它維繫與存在的價值。
所以,「社會倫理」的底線肯定是存在的。那個底線或許隨著時空環境而演變,每個時代也都試著重新定位那個底線的位置,但縱貫歷史的發展,時間會給出答案。
我們可拿「鐘擺效應」來理解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人類的思想軌跡像鐘擺,總從這一端擺向另一端,擺到極致又擺回來;政治經濟學是如此,哲學思潮是如此,藝術文化的風潮何嘗不也是如此!
有趣的是,鐘擺總在某個隱隱然存在的「中軸線」的上下左右滑動。那個「中軸線」,我們或可看作是人類生存的「主軸」,再怎麼變,基於生存的本能與需求,不會讓擺動脫軌;那個主軸,我們也可以明確地理解為「人性」——人存在的基本原則,不論是生理上的「溫飽舒適」還是心理上的「愛恨情仇」。只要人性不變,那個主軸就不會變。事實上,人性是這個宇宙塑造出來的,宇宙的大環境不變,「人性」肯定是不會變的。
如果「創意」是進步的源頭,該如何看待創意
這樣看來,我們的社會,存在著「社會倫理」的尺度也是可以肯定的思考方向。但是,當代的尺度又在哪裡?當代社會「進步」的位置是否已擺到了鐘擺的極端?沒有人說得準確!
英國歷史學家湯恩比(Arnold Joseph Toynbee, 1852-1883)有一段話很動人:「人類的歷史像巨輪,一圈又一圈的滾動;雖然看似不斷的重複著過去的歷史,但每轉一圈就往前面推進了一些距離。」這句話的另一個說法是,以當下作為基石,往前看「進步」是一定的;但鐘擺往另一個方向擺動,何嘗不也是進步。
如果「進步」是被容許的,那麼我們又該如何看待自詡為進步,對當代而言卻是「離經叛道」的「創作」行為呢?於是,接著我們要問:如果「創意」是進步的源頭,該如何看待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