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是現代社會的守望者,這是新聞傳播學的基本原理,在傳統媒體的年代如此,進入網路時代,這個「古典價值」依然不變,「守望者」的作用在吹哨、在示警,而非淡化危機,粉飾太平。不過,當媒體主要監督對象─政客─把「媒體亂象」四個字掛在嘴邊,就像「不吃飯會餓」般的膝射式口頭禪,媒體往往成了「政治亂象」或「社會亂象」的替罪羊。
媒體成為替罪羊不是新鮮事,自有媒體自有政客以來,率皆如此,當年有水門案下的尼克森與華盛頓郵報;如今有川普和他口中的「假新聞」製造者,而川普對待媒體即使極盡粗魯之能事,出書痛貶川普的記者還能採訪上百幕僚。與政客奮戰,某種程度已經成為媒體的天職,台灣早年與政客槓,得冒殺頭坐牢的風險;進入民主時代,挨駡是家常便飯,挨告的風險則是大餐,還要不定時忍受撕報紙、拒絕受訪、阻絕採訪…,最近冒出的新招是:新聞對象被上級指示不得接特定記者的電話!
媒體成了政客卸責的替罪羊
這個新招是經常劍走偏鋒特立獨行的台北市長柯文哲想出來的,導火線是台北市燈節發包不順的「內幕報導」,在歐洲參訪的柯文哲不承認這是「封殺媒體」,但不諱言報導七分真三分假,對市府造成困擾,因此,他要求「如果有涉及消息不正常外洩的人,自己就要有警覺去處理,在市府還沒想清楚應付假新聞或錯誤新聞的方法之前,相關人士都要為自己負責。」副市長陳景峻則為柯文哲緩頰表示,「應該不會有這樣的事,如果有,我會勸市長。」簡直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簡單講,即使柯文哲「沒指示」不准接聽記者電話,相關局處首長也自動轉拒接,「寒蟬」不在媒體圈而在北市府!
就實務上而言,柯文哲犯了大錯,還不只是干涉新聞自由的問題,媒體「吹哨」、「示警」的時候,首長連電話都不接,連危機控制的機動性都降低,談何預防?柯文哲競選市長時的MG149風暴,他得以全身而退就是全公開;不過,權力有封閉性的本質,就任之初他還大張旗鼓搞「公民參與委員會」,如今消聲匿跡,不再彈此調,既不要公民參與還不讓記者採訪,燈節是三、四千萬的大標案,當然是公共利益,柯文哲生氣「三分假」到底假在哪?如果是假,又何須陳景峻協調廠商和活動團體,事後感嘆背後被捅一刀?不讓記者了解更真實的內情,燈節的懸疑就始終存在,最重要的,封閉的柯文哲就不是當初主張公開透明的柯文哲了。
權力者若只見諂媚之辭,那是偏聽,柯文哲為台北燈節內幕報導大動肝火的同時,顯然忘了世大運的「維安風暴」既起,沒有記者「兩方內幕」,他能順風順水度過「府黨高層」的夾擊嗎?更何況爾俸爾祿民脂民膏,做得好應該的,哪裏需要媒體拍馬屁?媒體不監督數千萬標案那才叫失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