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在近年來延續時間最長的全國人代會上發表了篇幅最長的閉幕演講。修憲成功,他自然是躊躇滿志、顧盼自雄。
習近平的演講不脫其固有的炫燿「淵博學識」和「博士身份」的特點,他仿佛搖身一變成了小學語文或歷史老師,將臺下的「人民代表」視為如饑似渴的學童:「我國產生了老子、孔子、莊子、孟子、墨子、孫子、韓非子等聞名於世的偉大思想巨匠;發明瞭造紙術、火藥、印刷術、指南針等深刻影響人類文明進程的偉大科技成果,創作了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偉大文藝作品……;傳承了薩格爾王(正確的名字是格薩爾王)、瑪納斯、江格爾等震撼人心的偉大史詩,建設了萬裡長城、都江堰、大運河、故宮、布達拉宮等氣勢恢弘的偉大工程。」無知者無畏,習近平又將人家吐蕃國、蒙古國的歷史、文化和信仰統統納入「我國」之範疇,直把中國人當地球人了。
然而,文盲假扮鴻儒,不可能不露出馬腳。雖然這次的講稿中不再出現「寬農通商」之類的生僻成語(估計上次那個喜歡掉書袋的撰稿人早已被趕出中南海了),所列出的人名、書名大都耳熟能詳,但習近平天生就有讀寫障礙,無論多麽簡單的地方,他還是要鬧大笑話:他將「格薩爾王」念成了「薩格爾王」。
稍後,在中國的網路上,「薩格爾王」成為敏感詞並禁止搜索,中國的網絡警察毀屍滅跡的本領確實一流。隨後,中國官方發布的視頻將音軌剪切修改成正確的形式。然而,如此一來,反倒欲蓋彌彰,淪為全球笑柄。
其實,更好的挽救方式是:從今以後,在習近平統治的區域內(中國、香港、澳門、包括海外的孔子學院),所有的文史哲書籍都將「格薩爾王」改名爲「薩格爾王」,並將此前一切有關「格薩爾王」的書籍、檔案等統統銷毀。從此以後,人們但知有「薩格爾王」而不知有「格薩爾王」,誰會説「今上」唸錯了呢?
可惜,習近平還不是全球的統治者,無法在全球範圍內爲吐蕃神話傳說中的英雄國王改名。法國學者石泰安認為,格薩爾(Gesar)一名可能來源於古羅馬皇帝的頭銜「凱撒」(Ceasar),兩者讀音相近。這個王稱後來東傳,不但羅馬後繼者拜占庭帝國使用,跟拜占庭打過交道的突厥人和蒙古人也都先後引入該詞,然後又傳入吐蕃。若真的這樣,就連凱撒也要隨之改名呢。
這次,習近平連格薩爾王的名字都讀錯了,他又怎麽可能一行一行地讀過吐蕃的民族史詩《格薩爾王傳》呢?
然而,共青團中央在其微信公眾號上居然宣稱:習近平在治國理政的百忙之中,通讀了包括《格薩爾王傳》在內的十八本古今中外的名著。《格薩爾王傳》有一百多萬行、兩千多萬字,習近平真能讀完嗎?
共青團中央的微信公眾號上説,習近平在國家主席的任上讀的十八本書,除了《格薩爾王傳》之外還有:《江格爾》、《怎麽辦》、《紅樓夢》、《創業史》、《詩經》、《神曲》、《可愛的中國》、《文心雕龍》、《吉爾伽美什》、《十日談》、《滿江紅》、《浮士德》、《包法利夫人》、《荷馬史詩》、《古詩源》、《巨人傳》、《歷史的起源與目標》。其微信公眾號用煽情的語言説:「腳步不能丈量的地方,文字可以;眼睛到不了的地方,知識可以。不要羡慕別人博古通今,讀完這十八本書,你也可以。趁著假期,讀起來!」這難道是習近平上臺以後備受打壓的共青團系統絕地反擊,對習近平進行「高級黑」嗎?
*作者為旅美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