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在中國爆發的文革雖然距離我們今天越來越遠,但是它給我們帶來的恐懼卻越來越深。我的家族雖然沒有在文革中遭受過重大迫害,但是我在2016年卻因為紀念文革,再次感受到了文革的餘波,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我後來一直在觀察和反思,文革離中國人真的越來越遠了嗎?文革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社會狀態?
當年的文革,自上而下動員成千上萬紅衛兵進行全方位發動的階級斗爭。以「大鳴、大放、大辯論、大字報」的四大指導原則為藉口,普及批鬥、抄家、告密等行為,使中國傳統文化與道德淪亡。這四大的內容看似在不遺餘力地保障人民的言論自由,後來卻慢慢變成了毛澤東煽動民粹、掃除異己的工具。回顧這段歷史讓我漸漸明白了什麼是文革,它是通過民粹的力量,形塑只有一種文化,一位領袖和一種聲音的社會形態。
一種黨國文化
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以來,走上了一條中共所謂的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如今的中國看似龐然大物,實際上已經積弊叢生。中共統治下的中國和當年馬戈爾尼筆下那個帝國很像:它是一艘陳舊的破船,只是幸運地有了幾位謹慎的船長,才使得它在近150年的時間內沒有沉沒。它那龐大的軀體使得鄰國望而生畏,假如不幸由一位無能之輩掌舵,那它的厄運就降臨了……即使不會立刻傾覆,也會像一個殘骸那樣到處漂流,最後在海岸線上撞得粉碎。
當看到越來越多的人跳船時,中共高層意識到了自己的隱憂,他們想大刀闊斧改革,卻心有餘而力不足。當了十年傀儡國家主席的胡錦濤在即將卸任的十八大上提出了「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他為什麼在那個時候強調三個自信呢?因為當時中共下面的各級官員和群眾已經和高層同床異夢了。後來習近平又在三個自信的基礎上加入了文化自信。其實,這種文化自信在我看來是中共沒有自信的表現,它希望藉著中國傳統文化的軀殼,裹挾著它的革命文化,形塑一個黨國文化來強迫人民認同。
中共在積極地推廣它塑造的文化同時,還不遺餘力地排斥甚至消滅其他文化。就像當年文革一樣,中共為了讓社會大眾獨尊它們的共產主義紅色文化,可以無情地摧毀中國幾千年來的寶貴文化遺產,摒棄中國傳統文化。今天它們雖然打著復興傳統文化的幌子,但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當今世界是一個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每個國家的文化都會受到其他文化的影響,相互之間的交流、借鑑和融合,才會創造雙贏。但是中共偏偏不這樣認為,它的領導人還像當年的乾隆大帝一樣以天朝自居,認為自己的文化才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它不能容忍其他文化在自己的臥榻下酣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