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18學運帶動的不只是新生代的社會運動,除了徹底反省到朝野兩黨如此黑箱作業的腐化,還反映出他們對台灣未來前途的不確定性嚴重的焦慮,更隱約帶出另一個大問題:「中國大陸究竟對台灣會是一個怎樣的變數?」年輕世代希望擺脫這些不確定的因素,可是從馬英九到現今的國民黨菁英們,根本抓不到這些重點,結果就是一連串的慘敗!
此外,318學運更帶動了媒體革命,以夾腳拖和iPad架起了網路直播的新模式,不但搶到話語權,更帶動新媒體在數位匯流時代的運用模式(當然也帶來的1450網軍毫無理性的認知作戰模式,在民進黨的政治操作與縱容下,也成了民進黨每場選戰的勝選利器)。馬英九和現今朱立倫團隊反應不但落後了學生與民進黨,更落後了所有的政策,無怪乎在敗選之後檢討完全不知道自己敗在哪裡?找不出病根,談何改造?
當時老蔣在改造國民黨方案中特別點出:「當政二十年,對其社會改造與民眾福祉,毫未著手,而黨政軍事教育人員,只重做官。而未注意到三民主義之實行:今後對於一切教育,皆應以民生為基礎;亡羊補牢,未始晚矣。」
馬團隊所堅持的政策在第二任時完全被卡在立法院,太多的「和稀泥」與朝野協商,錯失國家持續進步的良機,一場馬王之爭,打不爛這團汙泥,而國民黨已因此而隱然分裂;朱立倫時換柱的鬧劇更加深這團爛泥的糾結,注定了2016年的總統敗選,2020年國民黨但沒有如此慘痛的記取教訓,在陽奉「韓流」基層呼聲,「陰違」地推郭董來製造分裂的國民黨,結果敗得更慘!一些既得利益的黨內高層只想到自己的權位,無視於民生,離基層民眾愈來愈遠,離韓國瑜所說的「世上苦人多」更遠。不關心民間疾苦,這樣的國民黨又怎麼可能立足台灣?
基本上,現今朱立倫領軍的國民黨離開當初孫中山與兩蔣所堅持的三民主義已愈來愈遠,回首再看蔣氏父子的這段痛定思痛血淚紀錄,顯然也不會有太多感覺吧!
蔣介石儒雅的另一面,被「轉型正義」一筆抹殺
民國38年(1949) 2 月 21 日我駐教廷公使吳經熊辭別梵蒂岡返回中國,那時他是因應行政院長孫哲生(科)之邀在動亂時局中準備入閣,協助穩定國家。回到上海時很多朋友就勸吳不要輕易答應入閣,但是他堅持想要透過法律
來導正人心,這份堅持受到孫院長與李宗仁代理總統的肯定,也好不容易說服一些好友,願意幫忙。然而,就在孫院長要提名吳擔任司法部長前,消息傳來孫內閣垮台了!
未來該何去何從?有人勸吳趕快回羅馬,吳覺得在去國之前應該去探望住在寧波的大哥,還有正在奉化隱退的蔣總統。回到寧波老家,見到的大哥一家人,此時老蔣得知吳在寧波,特別派車來接他到奉化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