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老國民黨遭到習慣性指控,是個一心反攻大陸,而無心建設台灣的外來政權。但起碼,這個無心的外來政權,開啟了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十大建設、土地改革,而曾被嘲諷無比的大安森林公園,後見之明更顯示其長遠性。
所謂政策長遠性,就是不以政客利益的短期考量,而以民眾福祉的長期建設,為施政的主軸。
為什麼本土政權掌握決策以後,政策反而極端趨於短期化?數以億計的水利、電力、振興、潛艇國造,以及蚊子館、空機場等等投資,但見其害。其結果,在政策口號下,國庫瓜分給親信與盟系,政策內涵當然沒有重要性可言呢?而這也是為何大內宣預算,已到一年高達數百億的地步,到處看到超前部署四個字,實際沒有部署。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於是,本土政權的最重要的政策特徵,就是救急 —— 救水電、救農貿、救疫苗、救外交…。本土政權比外來政權表現得更外來,這個道理到底在哪裡?至少有五個可能的答案。
最簡單的答案是民主化。民主政治的本質就是短期化,為了爭取立即的選票,政客被短視的選民綁架,只能採取立即討好的政策。則凡事以刺激選民當下的快感或仇恨是尚,無暇顧及長遠後果。
稍微複雜一點答案是政客使然。不論是否民主,政客的本質就是替自己謀利,一旦掌握權力,就須好好利用,壓制對手,分贓四方。既然沒有責任意識,乃以自己利益為施政主軸,人民利益僅僅得過且過。
更複雜的答案指向文化習性。儒家文化進入現代政治環境後,個人主義盛行,於是發生內捲,失去君民倫理,只留下了親疏遠近的關係倫理,除了照顧自己人,沒有人民在心中。天下不為公,執政不為民。
同樣複雜的答案則指向後殖民性。由於殖民地人遭受壓制,故渴求權力以彌補內在的卑微,一旦掌權便不知節制,炫耀展示,且深怕自己權力還不充分,疑神疑鬼,處處試探,變本加厲,導致治理毀棄。
最後是心理狀態的診斷。在當下看不到自己未來的國際大格局下,台灣的未來聽天由命,跟自己意志、理想無關,不如及時行樂,撈多少算多少。於是口號震天價響,預算分完就翻臉,屢屢出爾反爾,兒戲政策。
是上述哪一個或哪幾個因素在制約本土政權?從短線政策的亮點中能判斷出來嗎?當下內政亮點無非是,應急補貼農產品退貨、補貼疫情中的民生、利用天時地利提升高端股價、果斷限電、加速進口雞蛋、凡事特惠高雄等等。
不過,近年戮力切斷下一代的歷史文化源起,堪稱長遠(但這是本土國民黨的李登輝啟動的)。由於缺乏可替代的歷史文化,僅以自由放任作為指導,依附在模糊的日本殖民現代性中,反而增益其空洞化而失其未來性。
在外交上,進口萊豬與核食爭取到歐美日的一夕寵愛、無上限依賴美軍代為規劃國防安全、對立陶宛及時外交捐輸、安排台美副總統巧遇打招呼。這些固然刺激選民快感,然而都犧牲財稅與健康,反失去長遠的獨立自主。
面對這些症候,可以看到五毒攻心:對未來已經放棄建設的輕佻心態,擔心自己權力不充分而變本加厲的掠奪性,透過權錢交易拉關係的風格積重難返,失去責任意識而向下沈淪的政客特質,刺激選民快感與仇恨的駕輕就熟。
雖說是長期才會付出的代價,但來的很快。電力已經不夠,污染則更嚴重,美中夾心而遭予取予求,天價軍售接踵而至。處在完全被動夾縫中的本土政權,只能恣意輾壓人民,歡樂揮霍,本而不土,臨摹殖民者,外於台灣,寄生台灣。
一言以蔽之,本土政權比外來政權更外來,在於自我空洞化以後失去自尊,執意要比外來政權更恣意跋扈,才感覺彌補,靠著一味貼近殖民帝國來撐住自己。如此失去遠慮,失去主體性,易怒易碎,有以致之。
*作者為台灣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