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特別軍事行動」─其實就是正式入侵烏克蘭,先前歐美已先對俄國祭出一波經濟制裁,在入侵行動後,勢必再推出一波更嚴厲、力道更大的制裁─美國最終終究祭出把俄羅斯「踼出」國際匯兌清算體系的制裁,不過,美國此舉將會是兩面刃,打擊俄羅斯的同時,美元霸權同受傷害。
在俄羅斯承認烏克蘭東部親俄派控制地區獨立,並決定向該地區派兵後,歐美和日本啟動了第一輪經濟制裁,主要內容是限制與俄羅斯銀行的交易、禁止俄羅斯進入歐盟資本市場、凍結俄政府官員的個人資産等,美國總統拜登說:「我們已經切斷了俄羅斯政府從西方獲得資金」。
不過,從金融界與市場的反應來看,多不認為第一波制裁有「打到痛點」,外界認為力道最強、可以讓俄羅斯「最痛」的金融制裁,莫過於將俄羅斯排除在國際匯兌支付系統Swift之外,這也是為什麼接著歐美終究是祭出這項手法的原因。
所謂的SWIFT是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的縮寫,這是上世紀70年代時,由美國與西歐國家一起創立、把全球各國銀行聯接起來的非盈利性的國際合作組織,總部設在比利時的布魯塞爾,現在有超過二百個國家、一萬家以上的銀行參與。所有參與的國家、銀行都會有一個代碼,其作用有如地址─用白話文講就是,各國銀行透過這個組織去清算彼此的貿易、匯兌、資金往來的通訊系統。
雖然這個組織與一般人看起來是毫無關聯,但一旦被逐出,便不能透過系統匯出或收取美元,等同間接被剝奪參與以美元為主體的國際貿易的權利。這也是為什麼外界認為美國把俄羅斯「踢出」Swift之外,是屬於「核彈級」的制裁手段的原因,過去美國就曾把北韓、伊朗等踼出去,以作為最嚴厲的制裁手段。
不過,要把俄羅斯這種1.5兆美元規模、進出口貿易額在6、7千億美元之譜的中大型經濟體踢出去,較踢走伊朗、北韓需要考量的利弊得失更多。俄羅斯固然會受傷,影響對外貿易,同樣的是其貿易對手國也會受影響,而其占超比超過4成的最大貿易夥伴,正是歐盟,這些國家同樣會受影響而受損─這也是8年前克里米亞事件時,歐美未祭出此手段的原因,這次因俄侵烏而祭出,一定程度上顯示歐美「嚴厲制裁」的態度。
只是較諸8年前克里米亞事件發生時,俄羅斯已經努力降低美元體系的依賴,例如中俄之間的貿易,8年前有9成是以美元結算,現在降到6成。此外,俄羅斯也已經創立了自己的銀行信息系統SPFS,以取代SWIFT。因此,把俄羅斯踢出SWIFT能產生的殺傷力,已不如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