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深澳電廠案吹皺一池春水,近期各界談能源、供電談得特別多;小英總統在接受媒體專訪時,還責怪前朝「糾結於核能」才讓今日的能源轉型痛苦。但小英總統顯然不知、或忘記、亦是蓄意不談:正是她糾結在核能(全面廢核),才發生今天的能源困境,逼得蔡政府官員紛紛「練肖話」,盡講一些錯誤、可能連自己都不相信的話。
小英說,「如果馬政府時代不是糾結在核能問題上」,早點投資作綠電,「現在政府也不需在很大的時間壓力裡去做這些事」。這是一個完全無視事實、又以錯誤類比方式提出的遁詞。
馬政府的能源政策並無廢核選項,不僅推動核四,卸任前台電已對核一、二提出延役申請,這與蔡政府以廢核為出發點的政策完全不同,因此無所謂「糾結核能」的問題。更何況,馬政府8年中,綠電發電量也是持續成長,表現比扁朝佳。怪馬朝的同時,小英是否乾脆把扁朝一起拉進來分擔責任?蔡政府或許會以其推動綠電吸引了全球大廠來台為傲,但可知其原因在高價的保證價格才引來廠商投資,後續的負擔與問題不少,並不足為訓。
而造成今日「很大的時間壓力」問題,與馬政府關係不大,倒是與蔡政府「糾結核能」,要在2025年就全面廢核有絕對關係。因為要如期全面廢核,2025年前台灣的供電量一口氣少514萬瓩(核一、二、三)─這個短少的數量比大潭發電量高、接近中火的發電量了,加上不發電就要拆除的核四的270萬瓩,全台供電當然吃緊。
蔡政府為了短期快速增加綠電,就以20年的高額保證收購價格吸引投資者;但綠電實際進度緩慢,根本填補不了如期廢核後的電力缺口;甚至即使綠電真能達到占2成的目標,其不穩定的特性也無法作為基載供電,仍要有火電廠「隨侍在側」,因此全台火電機組持續增加─大潭、台中、興達都要加機組,連停役近10年的深澳電廠都要重啟,蓋座160萬瓩的燃煤電廠。
因此,今天能源政策、供電短缺真正的根源,不是馬政府的「糾結核能」,而是綠營自己的「糾結核能」,必欲去之而後快,從而引發了重重問題。在躁進錯誤的能源政策結構下,蔡政府不僅能源政策的邏輯錯亂,官員也說出了許多奇特的論調。
行政院長賴清德說,要興建深澳電廠「並非推動非核家園政策所導致」,主要著眼於北部供電已不足,如果不解決北部供電缺口,北部發展會受到限制。他還說核電是由綠電取代,「但80%天然氣與燃煤,是沒有改變得,因此,並非非核家園,才要蓋深澳電廠,興建深澳電廠是為了提供北部穩定供電,讓北部持續發展。」
不過對供電稍有了解者就知道,如果不是為了非核家園,蔡政府啟用原本就有平衡區域供電作用的核四,加上核一、二延役,北部供電就足矣,不必「南電北送」。再進一步說,如果綠電不是用來取代核電,而是用來取代火電,全台污染與排放都可因此減低。更何況,中南部的綠電其實是救不了北部廢核後的龐大電力缺口,賴清德說推動深澳電廠與非核家園無關,直是睜眼說瞎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