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美國商會昨天發表「二○一八台灣白皮書」,對蔡政府、國發會既送出了一道「溫情」,又給了一記耳光。
今年美國商會的白皮書,給予蔡政府相當大的肯定;因為去年白皮書列出的83項議題中,包括勞基法修正及防止專利藥品遭侵權等11項已解決,另外也有21項列為「有良好進展」,商會認為這是13年來,台灣政府解決美商白皮書議題效率最高的一年。
美國商會會長章錦華盛讚說,今年看見政府出現前所未有的動能,關鍵在於國發會主委陳美伶,相當積極協助解決外商投資事務,每季都與美國商會代表見面,並在國發會成立專責人員處理這些議題。對正困於傳遍網路,考察德國後如發現新大陸,說出「德國沒冷氣房子也不熱」,在網路上成為笑柄的陳美伶而言,這個肯定送出的溫情,無異三月春風及時雨。
不過,白皮書還是給蔡政府一記不輕的耳光,這個耳光無異全面否定蔡政府引以為傲的「能源轉型」。
白皮書報告中針對提升台灣經商環境提出五大建言中,特別聚焦台灣政府應百分百確保電力供應充足;依照其說法,台灣若過快轉型為採用大量綠電,成本必然大幅提升;而能源政策規劃廢核又要減少用煤,代表台灣未來將更依賴液化天然氣進口,但是天然氣進口得面臨惡劣氣候或遭軍事封鎖造成的負面國安風險更高。
商會認為尚未看到政府拿出既充足、又可靠,且有成本競爭力的詳細能源政策發展計畫;具體建議很直白也很刺眼:「例如保留特定核電廠,作為備用發電方案,以因應國安緊急事件」。商會補充解釋說:保留特定核電廠不是「建議」,而是以防萬一的「選項」,美商會不會認為某種能源發電方式一定優於另一種能源發電方式。
不管是「建議」或是「選項」,美國商會對政府能源轉型政策的不信任、甚至不安,算是非常明確;今年3月美國商會公布的商業景氣調查發現,高達84%受訪者對台灣的電力是否充足感到疑慮,59%的受訪者表示,非核家園的政策會影響他們在台業務發展─所謂業務發展指的就是在台投資問題。
對商會天然氣發電占5成影響國安的質疑,經濟部能源局的回答說:這是穩健的作法,「畢竟不是占比逾6成」。這個答案其實就是官僚典型的粉飾太平說法,只見政治正確與保官位的考量,專業則完全消失。能源局似乎完全失憶,忘記之前能源會議,考慮發電成本、環境影響、國家安全等因素後,所訂定的能源比例,天然氣是3成而非5成哩。
說天然氣發電占比5成影響國家安全,是有其道理;台灣98%的能源靠進口,電力已經是整體國家運作的基礎。而以3種主要發電方式看,燃煤存量可供電廠運轉1-1.5個月,核燃料棒的安全存量為1.5年,天然氣安全存量為7-10天,即使不談兩岸緊張、封鎖港口等特殊因素,天然氣發電更易受颱風、天候、船期等影響,應該是非常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