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教廷通告義大利媒體兩件任命案,其一是指派馬佐提(Stefano Mazzotti)出任懸缺已久的教廷駐台代辦人選,其二是迪亞士(José Luis Díaz)為駐香港考察團負責人。義大利籍的馬佐提和西班牙籍的迪亞士均長期擔任教廷駐外代表。前者曾服務於菲律賓、葡萄牙、法國、義大利、埃及,後者則在巴基斯坦、印尼、阿爾及利亞、義大利服務過。
這兩項任命案主要目的在平息教廷是否改變外交策略的謠言。今年一月教廷新任命各地區的外交人員,包括教廷駐台灣代辦佳安道(Arnaldo Catalan)被任命為駐盧安達大使,但並未發布台灣和香港的繼任人選。到今年下一輪的人員定期輪調前,這兩個地區的外交人員均將懸缺。
然而,今年夏季還有另一件和中梵雙方有關的重要事件。教廷外交部長賈拉漢(Paul Gallagher)總主教指出和中國的《主教任命協議》(簡稱中梵協議)將於十月到期,且將延續兩年。
2018年9月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和中國簽署效期2年的《主教任命協議》(簡稱中梵協議)建立教宗任命中國各教區主教模式,儘管內容從未公開,但達成三項原則共識:一、大陸首度承認教宗為「中國」境內天主教會的領導人。二、大陸擁有境內主教人選的「實質提名權」。三、教宗擁有主教人選的「形式核可權」。
該協議於2020年延長兩年將於今(2022)年10月到期。7月教宗向《路透社》坦言協議不是很理想,儘管「運作順利,我希望10月能夠更新。」1966年教廷在台北成立教廷駐華大使館,然至1971年聯合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後梵諦岡僅派階級較低的代辦級人員。至於香港則由菲律賓大使館派出考察團。
2013年獲選為教宗阿根廷籍方濟各教宗就任後,專家認為他就是和中國重建關係的人選。因為他是首位拉丁美洲籍和耶穌會的教宗,而第一位幫中國和西方建立聯繫的利瑪竇(Mateo Ricci)也是耶穌會會士。
義大利籍的利瑪竇於1601年來到紫禁城,因努力把自己轉化為「文化上的中國人」(culturally Chinese)而成名。對西方而言,他成為懂得如何與中國交往的代名詞。1602年他繪製了第一張以中國為中心的世界地圖:《坤輿萬國全圖》。他曾親切地提醒萬曆皇帝中國是全球較富庶的部分,他還允許皈依天主教的華人教徒繼續祭拜祖先的儀式。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前系主任李定一在其所編《中國近代史》曾謂「來中國的外人中,[利瑪竇]是學問最好,道德最高,影響最大的第一人。」 深受利瑪竇啟發的方濟各教宗就任一年後,梵諦岡再度推動利瑪竇的封聖工作,其目的當然是在加強與中國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