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要讓教科書能提升品質,每個環節都必須重視、審慎處理。以教材研發方面來說,出版商在編寫教科書之前,應該要有嚴謹的會前教材研發過程,並且廣納不同領域專家一同參與,為了是能從不同領域來看教材的適合性,甚至如何與上、下不同學習階段教材的銜接。
這牽涉到編輯人員專業能力的培訓、編書的時間、增加頁數等,相對會需要增加人事與行政的費用。不過,目前出版商人手不足又缺乏編寫人員、經費也很有限,光是處理編審之間文本內容所產生的歧異,就已經精疲力盡。照理說,政府應該扶植願意投入教材研發的出版商,提供它們應有的經費補助;並且重新檢討相關影響教科書品質之條件因素,如:能給予出版商多久的編寫時間,以及價格的訂定能否彈性等等,都是決定教科書品質的原因。不過政府介入後,出版商會不會受到控制?或是直接干預內容?
前面提到編審之間對於內容的歧異也是。出版商會認為投入很多心力、時間,也找了該領域專家協助編寫內容及設計教科書,以及考量現場教師的教學使用方向,若被審定委員否定,甚至要求重編,對出版商會造成很大困擾。對審查委員而言,內容撰寫必須依照課綱的規範下才能通過。但什麼是「課綱的規範」?這個認定若沒有一定的準則時,很容易就會產生各自不同的看法。
除了加強教材研發的事前工作,以及制定「課程手冊」,類似日本「學習指導要領」,給予編著者較明確依循的方向外,現階段最急迫應該是重新檢討現有的制度!不論教科書未來朝向「認可制」,或是如英國、北歐國家等的「自由制」政府完全不控管,教科書在教材研發、編寫人員的專業養成方面等能力,政府和出版商都需要長期而認真的投入。
我們期許負責審核教科書的國家教育研究院應積極作為,讓教科書真正回到一個專業的輔助學習教材。
*作者為諄筆群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