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聾子的對話』尚未開始就已注定失敗。」─阿朗.佩雷菲特(Alain Peyrefitte, 1925-1999)
歷史學者阿朗.佩雷菲特在其著作《停滯的帝國》中,以「聾子的對話」形容當年十八世紀末,英國派出勛爵馬戛爾尼訪華使節團,與大清帝國(乾隆皇)的第一次接觸。對中國情有獨鍾,從大躍進到文革期間親訪中國六次的佩雷菲特對「天下唯一文明」和「世界最強盛」初相遇,不無感嘆地下了這個結論:
「如果這兩個世界能增加它們之間的接觸,能互相吸取對方最為成功的經驗;如果那個早他國幾世紀發明印刷與造紙、指南針與舵、炸藥與火器的國家,與那個馴服了蒸汽並即將駕馭電力的國家,把它們的發現結合起來,那麼中國人與歐洲人之間的文化交流,必將使雙方都取得飛速的進步,那將是一場什麼樣的文化革命呀!閉關鎖國只會導致文明與國家的衰退,無力抵禦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
三十年後,中國果如佩雷菲特第一本書所言:「當中國覺醒,世界將為之震撼」(這是書名),不要說英國,幾乎整個西方對中國都不再是「聾子」,相反的,他們極為「警醒」;關上耳朵的反倒是交流相對更頻繁緊密的「兩岸」,值得慶幸的是,關上的只是耳朵,還不到「閉關鎖國」的地步,然而,相互不聆聽的兩岸關係,除了註定失敗,還能指望有什麼好的變化?除非「失敗」就是兩岸主政者所思所想?
互不聆聽的兩岸政策,想得不是改變而是失敗?
陸委會主委陳明通為了解凍陸委會預算赴立法院報告備詢,自蔡政府就任以來,兩岸關係處於「無事」狀態,連傳真機都閑著,一旦有事都是悲劇,比方說第一年的陸客觀光團火燒車,今年初的花蓮震災陸客罹難…,即使有悲劇,陸委會能插手的餘地也不多;陸委會能做的只有一而再再而三,反反覆覆發新聞稿,和彼岸的國台辦鬥嘴鼓,兩岸兩會的關係用寫實的描述就還不是「雙聾對話」,而是「雙聾對駡」:「你駡你的,我駡我的」。
所謂胳膊往裡彎,兩岸兩會不論怎麼吵,總不能幫國台辦助拳,不過,自家人只能管自家的事,說道理總得先把家裡的道理順清理明,對外不論吵架或打架才能齊心。
先從「小事」說起(小事理不清就不必談大事了),最近陸委會拒絕了一位陸媒記者來台駐點申請,引發新聞自由爭議,陸委會特別強調,政府尊重新聞自由,「但絕不容許陸媒記者以製造假新聞方式,散布不實言論。」陳明通在立法院答詢時則指,該記者的震災報導扭曲且事後情緒高亢,「希望冷卻後,歡迎他再重新申請。」民進黨立委管碧玲則說:「選擇這樣的小case展現強硬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