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內閣6日達成「軟脫歐」共識,引發英國脫歐事務大臣戴維斯8日不滿宣布閃辭。戴維斯在辭職信中措詞強烈,批評首相梅伊脫歐計畫行不通,政府的談判方向,只會讓歐盟要求英國做出更多讓步。戴維斯的辭職引發梅伊的逼宮危機,保守黨議員已經醞釀要對梅伊進行不信任投票,反對黨工黨主席柯賓也公開表示,戴維斯的辭職顯示梅伊只為自己著想,未考慮大眾利益。
由於脫歐相關工作繁重,且時程緊迫,梅伊(Theresa May)9日迅速任命拉布(Dominic Raab)接任脫歐事務大臣。拉布年僅44歲,律師出身,2010年當選國會議員,是旗幟鮮明的英國脫歐支持者。
梅伊6日在鄉間別墅「契克斯」(Chequers)召集內閣開會,經過12小時與外界隔離,不能使用手機的閉門會議後,意見分歧的內閣成員終於就英國與歐盟談判立場達成「軟脫歐」共識。英方將提出與歐盟設立農、工產品的自由貿易區,建立對商界友善的關稅模式,以避免北愛爾蘭出現「硬邊界」問題,但資本、服務業和人員流動等範疇,仍計畫實施一定限制。
不爽梅伊和軟脫歐計畫 戴維斯:談判方向將讓英國不斷讓步
今年69歲的戴維斯(David Davis)為保守黨脫歐派大將,在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中與現任外交大臣強森(Boris Johnson)、貿易大臣福克斯(Liam Fox)合稱「脫歐派三巨頭」(Three Brexiteers),三人都被延攬入梅伊內閣內。在此之前戴維斯長達19年未曾擔任政府職務。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報導,戴維斯辭職除了是抗議梅伊的「軟脫歐」計畫,也是不滿梅伊6日對待內閣的方式。梅伊在會中揚言已找好各首長接班人,威脅不支持其脫歐計畫的部會首長應立刻請辭離開,還說不支持她計畫的人,她已經準備好計程車叫車號碼請他們「慢走不送」。戴維斯的友人表示,梅伊的行為讓戴維斯非常不爽,他也明確表示自己無法忍受內閣做出的「軟脫歐」決議。
DD decided he couldn’t sellout his own country. #resignation
— Sarah O'Grady (@ExpressOGrady) 2018年7月8日
David Davis resignation by The Guardian on Scribd
他在辭呈中直言,從去年至今他與梅伊的脫歐政策就有許多分歧。英國應該脫離歐盟關稅同盟和單一市場,但從目前梅伊的政策和策略趨勢看來,恐怕是愈來愈不可能,「我不相信我們的談判方向不會導致更多的讓步」、「您需要一個熱切相信您計畫的大臣,而非一個不情不願被徵召的人。」
梅伊回應戴維斯辭呈時則表示,這是內閣6日達成的協議,她不認同戴維斯的解讀。她很難過戴維斯的請辭,但也真誠感謝他過去的付出。
保守黨內分崩離析 外相強森怒批梅伊「軟脫歐」如屎
距離明年3月29日正式啟動脫歐程序,只剩倒數9個月,但梅伊內閣內仍存在相當大的分歧。梅伊的「軟脫歐」計畫9日要先經過保守黨通過,但脫歐派大將戴維斯宣布離職,黨內脫歐派議員必將砲火猛烈,有人已經醞釀逼宮。如果有48位保守黨議員致函「1922委員會」(1922 Committee)主席布雷迪(Graham Brady),他將提議對梅伊進行不信任投票。
「1922委員會」(1922 Committee)是由保守黨後座議員(Backbencher)所組成,目的是這個委員會由所有保守黨后座議員每周在國會內舉行例會,目的是不受黨幹部、發言人和領袖等前座議員影響,協調和討論非幹部議員基於個人獨立思考觀察和來自選區選民的意見,做為黨決策的重要參考,在選擇黨領袖時發揮重要作用。
內閣「硬脫歐」代表強森已多次對梅伊的脫歐政策表達不滿,他在6日的內閣會議中攻擊梅伊的新脫歐政策是「一坨屎」,為這項提議辯護就是在「粉飾一坨屎」(polishing a turd),如果英國脫歐後還想半隻腳踏在歐盟內,只會讓英國成為歐盟的附庸國。
David Davis resigning at such a crucial time shows @Theresa_May has no authority left and is incapable of delivering Brexit.
— Jeremy Corbyn (@jeremycorbyn) 2018年7月8日
With her Government in chaos, if she clings on, it's clear she's more interested in hanging on for her own sake than serving the people of our country.
工黨黨魁柯賓(Jeremy Corbyn)也在推特上表示:「戴維斯在這個關鍵時刻辭職,顯示梅伊一點權威也沒有,也無力率領脫歐。她的政府一片混亂,如果她戀棧權位,顯然是為了自身利益,而不是為了替國家人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