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歲的前總統李登輝,真的老了。幾個月前,他還能在旁人的攙扶下,勉強舉步行走,現在則全靠輪椅助行。
不過他的政治生命力依然旺盛。不久之前(6月20日),他先是接受紐約時報的專訪,沒過幾天,在醫療人員的隨侍之下,去了趟日本沖繩。參加台籍日本兵的慰靈碑揭幕儀式,在碑上有李登輝的題字「為國作見證」。
雖然這波外媒專訪和日本之行,受輿論的關注熱度,已經不勝往年,但是不能否認的是,過去30年來,李登輝是型塑台灣政經格局和社會文化意識的關鍵人物。人們,到底應該怎樣評價李登輝呢?
幾個月前,看到一位資深媒體人,在臉書PO出與李登輝的合照,並寫道「我最敬佩的台灣政治人物」。在紐時的專訪刊出後,另一位來自對岸的學者型朋友評論他,「這麼大的年紀,難得頭腦還如此清晰!」
對李登輝的支持者而言,他對台灣的貢獻長遠、巨大、不可磨滅,他是一個「神話」。在12年的總統任內,他廢除了不合時宜,不具備民主代表性的「國民大會」;讓萬年立委退休;推動總統直選;無意或故意地造就2000年第一次政黨輪替。
最重要的,李登輝從根本上改變了台灣人的意識。他在總統任內接受日本作家專訪,說出「生為台灣人的悲哀。」從荷蘭人、鄭成功、滿清,日本殖民和國民政府的統治,都是外來的殖民政權,台灣人四百年來都被外族所奴役。掀起台灣大多數人集體「受害者」意識。
這是一種巧妙的族群和階級動員,李登輝把都是來自中原、大陸的移民(400年前開始,和70年前開始),從1945年時間點作了切割,分割成二元對立的中國人與台灣人,統治者和被統治者。然後推動根植在此一族群基礎之上「台灣意識」、「台灣主體性」。
最終的結果就是,李登輝成功了,台灣人的中國人身份認同,從30年前絕對多數,變成今天的絕對少數。
國民黨長期執政,確實造成威權、顢頇、門閥政治、官僚主義等惡習,在民主化的過程中,權力和資源從少數外省人不成比例的佔有,向佔絕大多數本省人轉移,是個的必然趨勢(只是時間長短問題)。在李登輝族群動員手段的催化之下,雖然速成,卻留下了嚴重的後遺症。那就是今天台灣社會所面臨的族群、統獨和藍綠、親中與反中之爭。
而且,這位前高級知識分子總統也犯了一個簡單的邏輯問題,如果說70年前來台的國民政府及其隨眾,是外來殖民政權,那麼400年前來台的台灣人取得政權,對居住在這裡已經有5000年歷史的原住民,是否同樣是「外來殖民政權」?雖然原住民只占2%,但是以「外來殖民政權」的論述,他們永遠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未來仍會有無盡的紛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