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內閣改組,主因就是教育部長懸缺一直無法找到人,被點名的學者又紛紛否認,搞得一個多月下來教育部都無部長,至於綠委管碧玲雖然很有雄心想要出任,可惜的是她並不被學界看好,而過度高調勢在必得的作風,讓「管媽」最後還是擦身而過。小英與賴揆只能從現有閣員來調整,結果英德主導的新閣雖然大風吹,但是讓人不知道該怎麼說才好!
首先,這次的大風吹既不是組成戰鬥內閣,也非選舉內閣,擺明就是臨時拼裝車上路內閣。新閣員全多半不是各自領域的專業,簡直就是為了把位子填滿才做的決定,既是為了位子而設人,想要在最短期間造成選舉聲量,或是拉抬小英與賴揆的聲勢真的是高難度,表面上的安排像是為內閣注入活水,可是事實上只是「換湯不換藥」,讓人很難恭維。
其次,改組內閣想要接地氣,來拉抬英德的低迷民調,帶動政績好拉抬年底的選情。可惜的是幾乎都是因為政治正確而非專業出線,特別是有花媽的人馬一再出現,「菊內閣」陰影揮之不去,為了安置從中油退下的陳金德而牽動了宜蘭代理縣長吳澤成,讓吳澤成轉任工程會主委而讓出這個主委位子的就是新任交長吳宏謀,也就是繞了一大圈,花媽還是順利地「安排」了自己人,基本上就是民進黨內派系的安置,而非用人唯才,實在很難讓人點頭。
再者,最具爭議的除了教育部與法務部之外,農委會主委、環保署長最受抨擊卻是文風不動,讓民眾怨聲連連的都沒有換人,顯示相關的能源政策與農業政策還是會堅持下去,隱約之間看得到的還是民進黨內派系的分派,全然不是為了民瘼或解決民眾真正的困難與問題而換人,那麼,這樣的改組還能讓人耳目一新嗎?
最後,經常隨口就有一個理由,事後飽受網民炮轟不已的政院發言人,成為第一大部部長,凸顯英德不是想要用名嘴治國、幹話治國,就是真的找不到人才了!那麼這樣的內閣改組,真能如賴揆所說,「無非是希望讓整個行政團隊在推動各種政務時,能夠服務人民,讓整個建設效率能夠持續提升」?
回到新教長,也是這次內閣改組的重中之重,內政部長葉俊榮的「轉進」教育部,賴揆表示,教長要管一切教育事務。問題是葉俊榮不是教育專業出身,這裡所謂管一切教育事務,卻不找教育專長的人才來擔任,這是怎樣一個神邏輯呢?賴揆擇人的標準不講專才專用,莫此為甚!如何可能讓高教、國教與各級教育更有效率及效能呢?
十二年國教現在正面對改變的關鍵時期,從課綱的案查已經延誤了!這一塊應該是新教長最該優先處理的大問題,其次,少子化的問題從幼教一直到高教每個階段都出現問題,需要做全盤的整理與策略設計,這應該是另一個關鍵大問題。再來就是台大校長懸置半年的問題,不但台大無法起飛,與國際名校競爭;拔管案早就影響到全國各高校的特色與發展,這個問題若是無善解,台灣未來的競爭力,只有步步退後,青年未來的發展更令人堪憂;此外生源短缺,加上陸生與境外生的銳減,已有高校被迫熄燈,退場機制/併校機制勢在必行,顯然都需要認真審視,與建立相關調整機制,……這些都是新教長務必要趕緊處理的重大教育課題。試問,小英、賴揆與葉部長你們真的有在關心孩子的成長與未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