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2030年減碳24%,太多?太少?

2023-01-06 07:20

? 人氣

去年全球減碳步伐因戰爭而打亂甚至倒退,全球用煤增加,圖為中國燃煤發電廠。 (資料照片,AP)

去年全球減碳步伐因戰爭而打亂甚至倒退,全球用煤增加,圖為中國燃煤發電廠。 (資料照片,AP)

將203年減碳目標訂為24(加減1)%,到底是太低、太缺乏企圖心,還是太高、會「整死企業」?答案是:都對、也都錯,對錯之間僅為取決於從那個出發點與觀點談這個數字。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審議多時的「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簡稱氣候法),本周在立法院開始進行協商,上周國發會就公布2030年減碳目標為24%加減1個百分比,這個數字比原先的減量20%高了,但環團認為過於消極、缺乏決心,這個目標太過保守將難以引導淨零轉型的投資、帶動企業積極減碳,與聯合國2030年減碳43%的建議差距更遠。

與此同時,工業企業界則是哀嚎不斷,工總就表示,對產業界而言,原訂2030年達成減碳20%的目標,已是很艱鉅的挑戰,現在提高至24正負1%,更是難以獨力承擔之重。因此要求政府除了有政策、措施外,更該提供資源協助產業轉型。

產業界的反應與壓力可以理解,但不可能逃避,因為台灣的碳排來源中,雖然能源部門是最大宗,但工業部門占比也居第2,甚至把其使用的電力分配後,碳排占比就居第1、超過4成多;因此要達到減碳目標,勢必要產業界一起努力。

至於24%的目標是高是低,如果拿聯合國或歐洲先進國家的標準看,確實是「缺乏決心與企圖心」,訂得是太低了;但如果看目前台灣的減碳成績與前瞻未來,再以務實眼光訂出減碳目標,則24%無疑是「過高」,因為台灣過去承諾的減碳目標就未達成,未來更不可能達成,訂24%的減量目標「唬弄」外界的成份,遠高於可執行性。

因為,根據環保署去年8月公布的統計顯示,我國訂有5年一期的減碳計畫,第1一期為2020年碳排比2005年的基準年減少2%,但最後的結果是減幅僅1.88%,接著的第2期目標是減碳10%,坦白說,看不出有達到的希望。

世界各國最大宗又最直接的碳排來源,幾無例外全是能源部門,其中又以發電業為代表,台灣亦復如此。蔡政府上台後的能源政策,雖然增加綠電,但綠電是用來取代核電,為了因應綠電進度落後與供電需求,過去幾年全省的火電組持續增加,結果碳排與污染當然增加;反應在第1期減碳成績單上的就是:能源排碳量不降反增3.81%,這是減碳目標「破功」的主因。

前瞻未來的情況如何呢?看來不會太好,因為台灣後年就全面廢核,而綠電預估占比大概只能到1-1.5成,其餘都要用火電,火電未來會穩定的在9成上下;而用電需求則超乎原先預期,因為台灣的產業主力在耗電高的半導體產業,尖端先進製程更是吃電怪獸,外界可看到政府推動中要增加的火力發電機組,其裝置容量大概超過了中火加大潭電廠,如此能源政策,要減量已經辛苦了,更別提「減量24%」的目標了。

從這個觀點看,24%的目標真的是訂得過高、更是不切實際。

不過,不論目標訂高訂低,都是「虛話」了,國際上針對碳排而來的碳關稅、貿易懲罰等會逐漸上路、增加,今年10月起歐盟針對高排放高污染商品而來的碳關稅就要上路,未來可能擴及其它更多產品,美國的碳關稅也可能在明年上路。業者抱怨政府把目標訂高或訂低的意義已不大,因為最終就是要面對國際對減碳的要求。

而環團要求政府訂更高、「更積極」的減碳目標,甚至就直接引用聯合國那個減量43%的目標值,意義也不會太大,套用阿扁的名言:「做不到就是做不到」,環團既要廢核又要大幅減碳,其間原本就有矛盾;至於環團說「最好都用再生能源」,也是完全脫離現實,同樣可參照阿扁名言。

全球的減碳步伐,因為去年爆發的俄烏戰爭而被打亂、甚至倒退,從去年全球煤用量創新高可看出其影響;但由目前的情況來看,即使有頓挫方向未變,台灣及產業界都只能繼續努力減碳;至於減碳目標數字,在缺乏可行的路徑圖、實施方式、及錯誤能源政策依舊的情況下,訂高一點或訂低一點,都無實質意義,與其爭辦數字高低,不如回頭繪出可行路徑。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