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喜歡待在附近巷子裡的小咖啡店,喝杯咖啡,做點功課。店離住家很近,經年在這條滿是小吃冷熱飲店與超商、五金行、西藥房,還有菜市場的巷子出沒,小咖啡店給我第一眼印象是簡陋,佈滿風霜與鐵鏽味。只是不知其店名意思,多看了幾下,WILBECK還是BECKWIL一直記不起來,覺得它的英文字母具裝飾性,「手烘咖啡」的中文也很唬人,做為咖啡店名稱倒是合適。
每次經過這裡多半近黃昏,店有時開著,有時鐵門已拉下,慢慢才摸清楚它每天從早上八、九點開到下午五點。白天常有客人坐在店門口破舊沙發和簡易木桌椅喝咖啡、等咖啡,聊天、抽煙或看手機,原以為小咖啡店是這幾年才開張,店的風格走環保路線,桌椅道具才會像資源回收的廢物利用,後來聽人說已有十一年歷史了,沙發桌椅開店時是嶄新的,今天的模樣是被客人坐舊坐壞的。
小店開幕時我家已從南京東路三段搬到五段,卻一直沒注意到它的存在,這也不奇怪,我本來就不特別喜歡這類型的咖啡店。
我喜歡喝虹吸式手調曼特寧,一喝就是幾十年,最常去南京龍江一家號稱「咖啡大學」的老牌咖啡店,跟老闆,服務員,甚至店裡的常客混得很熟,踏進「咖啡大學」賓至如歸,也因為太像回家了,在這裡做事就很鬆散,經常帶了一堆資料,坐一下午工作不到一小時,其他時間不是跟人聊天,就是翻閱報紙雜誌。
這些年也曾去過幾家「無人熟識」的所在,大的連鎖店沒人盯著你,喝咖啡寫功課輕鬆自在,環顧四周,卻有茫茫人海的孤寂感;幾家文青味十足的咖啡店大小合宜,但常註明最低消費、限坐兩小時,我從心底產生桎梏感;有的雖無限制,但一進去就陷入埋首苦幹的學子之中,自己也覺得在這裡的畫面一定很好笑。
於是,從街坊小店買杯咖啡回家,也成了近期常有的選擇,小巷咖啡店的交關,就是從外帶開始。
2.
咖啡店的價目表密密麻麻各式各樣,很少超過100元的,最便宜的熱美式50元,外帶或內用價錢相同。這些年在不賣虹吸式手調曼特寧的咖啡店,都只點熱美式,久了也習慣了。點完咖啡之後,坐在門口的沙發上等候,拿了就走,這也是買咖啡外帶的制式動作。
幾個月之前的某一天,小咖啡店前面沙發椅子和後面木板拼湊的吧台一如往常有人「內用」。在等待咖啡時,店後面吧台正好空出位子,臨時起意逕入店內,一腳跨上高腳椅,拿出正在進行的稿子平放吧台上,就這樣邊喝咖啡邊寫稿,50元「內用」了兩、三個鐘頭。
眼前兩三個穿工作裙的服務人員忙著為顧客調配咖啡,再往前就是門口的客人,以及馬路上的行人與車輛。從這個視角觀看咖啡店,前後左右裡裡外外一目了然。工作區呈倒放的梯形,側邊是通道,背後是儲藏室兼廁所,九坪大的陋室別有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