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大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謝青龍觀點:從學店風波談台灣高等教育的集體墮落

2018-08-17 06:50

? 人氣

大學博覽會場外,反教育商品化聯盟公布「2018大學學店排行榜」,希望同學們在選填時要謹慎。(陳明仁攝)

大學博覽會場外,反教育商品化聯盟公布「2018大學學店排行榜」,希望同學們在選填時要謹慎。(陳明仁攝)

八月上旬,又到每年一度的大學指考放榜,所有學子莫不歡欣鼓舞,準備迎接大學新鮮人的生活。但是準大學生們,你們知道你正準備就讀的學校是學店嗎?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根據「反教育商品化聯盟」在七月中旬發佈最新的學店排行榜,分別列出公立和私立大學排行前十名的學店,其中公立大學以台灣藝術大學為榜首,而私立大學則以世新大學蟬聯兩屆的榜首。當然,排行榜一經公佈,各個榜上有名的公、私大學紛紛擊鼓喊冤,甚至控訴這個排行榜的調查標準不客觀或有爭議,甚至世新大學馬上發表一篇聲明稿,措辭強硬地反駁這份排行榜的公信力,批評「『反教育商品化聯盟』以不當指標及不正確資訊,誤導大眾只看狹隘甚至錯誤的標準。」對於同樣被列入學店排行榜的公立大學(例如政治大學被為公立大學學店的第六名),世新大學認為他們樂於與這些好的大學一樣入榜,言下之意是:如果像政治大學這樣的大學都是學店,那我們以列入這個榜單為榮。以此質疑這份調查報告的可信度。

顯然,這次在指考放榜前的學店排行調查,讓已經少子化競爭激烈的各大學,更蒙上一層憂懼,不僅嚴辭駁斥排行榜的公信力,有的甚至直接摃上「反教育商品化聯盟」或「高教工會」,以陰謀論的論點來混淆這次排行的目的。不過,有趣的是,隨著指考放榜,各大學卻又對學店排行榜乙事三緘其口,似乎企圖用低調冷處理的方式淡化本次的「學店風波」。

本文在「學店風波」吹盪一個月後的今天,再次提出討論,就是希望能藉由逐漸冷淡的議題,能予以較客觀的角度,重新省思該事件。

首先,我們就從眾說紛紜的「學店」定義開始吧。何謂學店?或者說,衡量學店的標準是什麼?依據這次「反教育商品化聯盟」的調查標準,大致分為五個調查向度,它們分別是:

1.教學資源,包含日間生師比值、近三年刪減課堂數量、每堂課上課人數中位數、平均每人購買圖書資源金額、人均露天運動場面積、以及輔導人員數/學生人數的比值。

2.住宿權益,包括新生抽中宿舍比及宿舍充足率[計算公式:(所有床位-供給新生床位)/(所有學生數-新生數)]。

3.學費與餘絀,包括學雜費收入佔總收入比及私校餘絀佔總收入比。

4.校園勞權,包括兼/專任教師比例、專案佔專任教師比、以及3年內刪減專任教師人數。

5.學校違反勞基法次數,泛指校園中龐大的勞動者,包括教師、行政人員、助理、工讀生、和實習生。

以上是這次學店調查的五大標準向度。但是,如同各大學反駁的說法:這份調查的標準合理或客觀嗎?

嚴格說來,這份調查標準的設定大致客觀,且符合當前社會大眾的期待與學子們的需求,但它漏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即公、私立大學是否該一視同仁?或者說,公、私立大學的學店標準應該一樣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