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不必考慮延後退休年齡,但政策上確實必須設法增加高齡人口的勞參率,白話文講就是要讓高齡者能夠、也願意回職場工作。
國內就業市場長期都有相當嚴重的年齡歧視,雖然法律上明文禁止「就業年齡歧視」,但實際上這種歧視無處不在,只是包裝在各種不同的理由與職場需求之下。企業甚至會在業務未緊縮、人力未過剩的情況下,以優退、優離方式讓年紀大、資深者離開,改聘年輕的新人,網上用語是稱「用新鮮的肝」。此外,在法令與政策上,對65歲的高齡就業者亦不友善。
因此,政府是應該在法令與制度上調整,對高齡就業者更友善;至於企業,在少子化、新進勞動力減少的現實壓力下,對高齡者的接受度比過去高,在超商、零售、賣場看到較高齡店員的機會增加,甚至有些企業,願意以招攬二度就業勞工為主。
以趨勢而言,國發會要提升高齡勞參率必能有成,因為高齡勞參率已經在上升中了,如2020年台灣65歲以上勞參率8.78%,2022年增為9.2%,未來這個數字應該還有上升的空間,只是原因未必那麼「陽光」、正面。從勞工的立場來看,高齡勞參率提高堪稱悲劇,因為大部份臨老再入職場者,多是經濟壓力所致。
勞工退休生活的經濟情況,可以從一個數字:勞保年金一窺究竟。依照勞保局的資料,去年總共有159萬7562名退休勞工每月請領勞保年金,平均請領金額1萬8294元。超過6成請領者每月領取年金在2萬元以下,這個數字比台北市官定的每月最低生活費18,682高不了多少,雖然「餓不死」但也談不上「生活無虞」、更離經濟寬裕遙遠之極。
這種必須「為五斗米折腰」的壓力可以從另一份調查看出;去年10月yes123求職網曾針對中高齡就業作過一份調查,發現那些退休後重回職場、即所謂二度就業者,大都是迫於經濟因素:近67.8%是覺得退休金不夠、61.5%是想分擔家計、貸款、負債等。
官方政策想提升高齡者的勞參率,如果只是架構一個對高齡者更友善的職場環境,當然問題不大,但對有絲毫強迫高齡者就業的政策,就不必想了。但從退休勞工的經濟情況與趨勢發展看,高齡勞參率上升已屬必然,只是從原因來看,不是什麼值得肯定、高興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