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6月總體年通膨率降至3%的消息讓人們燃起希望,預期美國聯準會下一次升息(預計在本月26日)將是最後一次升息,其他央行也可能放鬆貨幣政策。然而,英國重量級期刊《經濟學人》指出,通膨下降是好消息。但現在慶祝「軟著陸」為時過早,世界經濟仍處於危險中。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指出,由於世界經濟成長正放緩,人們的希望激增就顯得更不尋常。7月17日,中國的報告指出,與第一季相比,第2季經濟僅成長0.8%,儘管許多人預計中國政府去年12月結束新冠清零政策後將出現經濟繁榮。隨著封鎖措施解除,消費者更頻繁外出就餐,並減少購買居家辦公設備,全球製造業受到影響。此外,儘管美國今年上半年經濟成長強勁,但大多數預測專家預計美國經濟成長很快就會放緩。
然而,預測專家越來越不認為美國經濟會萎縮。對於美國這樣的過熱經濟體來說,最好的情況是經濟成長降溫足以降低通膨而不陷入經濟衰退。即使中國重新開放的結果讓人失望,但也意味著讓人擔憂的全球大宗商品價格飆升並未成為現實,而這對歐洲有益,歐洲已經用液化天然氣取代了俄羅斯的管道天然氣。
然而,《經濟學人》認為,出於3個原因,認為目前全球經濟正走上「軟著陸」(soft landing)是錯誤看法。首先,雖然通膨變低,但仍遠高於各央行2%的目標。美國總體年通膨率下降是由能源價格下跌推動,而排除糧食價格及能源價格,物價比一年前高了4.8%,歐元區的這個數字為5.5%,而美國及歐元區的薪資成長仍遠遠超過生產力的成長。
換句話說,富裕國家在完全通膨下滑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許多經濟學家預計最後一個階段最困難。雖然3%至4%的頑固通膨不像最近讓人震驚的物價上漲那樣成為頭條新聞,但這仍然是各央行行長面臨的問題,他們可能必須在「比目前預期更緊縮的貨幣政策」及「默默放棄2%的通膨目標」之間做選擇,而兩者皆會破壞資產市場,也可能破壞實體經濟。
第2個風險是,儘管現在世界已經看到通膨降溫的好處,但可能暫時還看不到付出的代價。目前為止,美國勞動市場透過減少職位空缺而不是就業機會,輕鬆實現重新平衡。招聘仍然強勁,裁員情況很少,而由於職位空缺減少,薪資成長下降。
此外,近幾個月來,職位空缺的下降已出現停滯。有證據表明,富裕國家因勞動力短缺而受到損害的公司一直囤積不必要的勞工,而一些國家的平均工時一直下降。如果公司認為留住未來可能需要或不需要的員工成本太高,那麼裁員可能突然增加。
第3個風險是,世界主要經濟體之間的分歧意味著即使聯準會(Fed)面臨的壓力上升,其他地方的政策制定者仍然感到擔憂。英國正慶祝6月的年度通膨降幅超出預期,但由於基本價格及薪資成長約7%,因此它仍然是讓人不安的異常值。
日本剛剛開始緊縮貨幣政策,而隨著通膨上升,日本央行「日本銀行」(Bank of Japan)可能在7月底再次調整長期債券殖利率上限。中國可能正面臨結構性成長放緩,經濟受到呆帳的拖累,就像日本在1990年代初的情況一樣,而且通膨持續過低。
《經濟學人》指出,換句話說,通膨及利率最終將如何穩定仍然極不確定,世界經濟並不是完全沒受到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