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恆大破產,中國經濟向下螺旋風險大增

2023-08-19 07:20

? 人氣

中國恆大申請破產保護,讓外界更擔心中國經濟前景。(資料照片,圖片來源:美聯社)

中國恆大申請破產保護,讓外界更擔心中國經濟前景。(資料照片,圖片來源:美聯社)

原本已陷低迷的中國經濟,期待下半年能回到較強勁成長的軌道,但在爆發恆大破產案後,這個期待已渺茫,中國經濟與金融風險也因此大增,隱約之間向下螺旋跡象出現。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中國恒大曾是中國第二大房地產開發商,2021年出現債務違約,由於官方介入管控,因此並未爆發全面性的違約與金融風暴,公司也未倒閉,原本外界認為引線已拆除、恆大事件可逐漸平息,但17日恆大在美國申請破產保護顯示,這種看法是過於樂觀,恆大超過3千億美元的負債,終究難以回天。

對中國經濟而言,恆大破產是一個來得非常不是時候的惡耗;在走出新冠疫情清零惡夢之後,外界原本都認為原本壓制的消費、生產活動都可望強勁反彈,實際狀況則是只有今年首季的經濟成長表現優於預期,第2季即不如預期,而且從數據上看,第3季恐怕也難有表現,因為出口單月衰退二位數、投資不佳、消費不振,房市低迷,模範建商碧桂園出現債務危機,現在又來一個恆大破產,當然是雪上加霜。

恆大破產事件相對中國經濟表現而言,既是因亦是果。房地產一直是中國經濟重要的動力與支柱之一,在經濟體系中占的比例可達2-3成之間。在中國的體制內,房地產繁榮既可有諸多產業帶動與關聯效益,嘉惠從水泥、鋼鐵、營建到傢具、家電....等諸多產業,又可為地方政府提供財政收入,並利用這些財政收入再去推動建設、繁榮經濟。

因此可以說房市是經濟成長表現佳的重要原因。但現在房市陷入低迷,原本可望對經濟產生的正面效益都大大降低。每次房地產大好、房價大漲時,政府總會出台打壓房市政策,以避免泡沫化;但一旦經濟走低時,又會回頭放寬管制,希望藉助房市榮景拉抬經濟,原因即在此。

但這次恆大破產、甚至碧桂園的危機,也是經濟低迷的「果」。營建商的營運基本模式,一定是借錢、蓋房、賣屋;在景氣好、房市繁榮時,這是一個向上的「螺旋」,越會借錢、借越多錢者擴張越快、也賺越多,這種特性在中國營建商身上更是發揮得淋漓盡致。

只是碰到景氣反轉,負債過高、房市轉低,往往可拖垮大建商,恆大、碧桂園出事,甚至號稱中國前10大建商已有9家出現違約與財務問題,都不脫此模式。

恆大2年多前出現違約,政府介入控管,短期而言似乎暫時控制住,不過任何一個企業出現財務危機受控管後,最好的情況是藉著市場穩定、上揚,讓資產價格回升後逐漸解套、走出危機;再不濟也能維持平盤,才能以時間化解危機。

最糟糕、也最倒楣的是碰到經濟、市場持續下滑,終至把企業拖入深淵。不幸的是,恆大就是碰上這種情況。恆大在2021年出現違約,長期原因當然是經營模式讓債務不斷累積,碰到房市逆風就容易出問題,而2020年開始的新冠疫情及清零封城當然拉低經濟。出事後雖然短期似乎情況受控管,但持續的疫情,還有疫情之後盼望的經濟反彈熄火,讓房市陷低潮、資金斷鏈更嚴重,從這個觀點來看,恆大破產也是經濟低迷的結果,其它碧桂園等建商的財務危機亦雷同。

目前看來,房地產與整體經濟已有形成向下螺旋、彼此下拉的跡象出現;要避免經濟一路被拉下去,難度與複雜度都提升;在拉抬經濟的同時,也要設法讓房市止跌,不要讓建商財務危機拖累房市。

因此,後續最值得觀察的,一個是政府處理建商違約的方式,依恆大的案例,政府不會直接援救建商,但也不會放任大型建商倒閉,在碧桂園財務危機出現後,有學者認為政府應介入援救建商,不宜放任建商倒閉,因為對市場信心衝擊太大,對上下游廠商與數百萬就業者都有影響。

另一個觀察點是政府拉抬經濟措施的效果,北京先後已推出不少提振經濟的措施,從降低利率到財政政策、拉抬房市措施再到鼓勵消費政策等,例如發改委的《關於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措施》,其中包含20條措施,以刺激居民消費,拉動整體經濟增長,這些措施效果如何尚待觀察。

最令人擔心的是,在經濟與房市出現螺旋向下跡象之後,如果官方無法拿出有效政策止住經濟或房市的下跌,則經濟頹勢將更難挽回,復甦需要的時間也會拉更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