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如此表現,或許該提前宣布減碳失敗

2023-10-02 07:20

? 人氣

至於美國在經歷川普的「退群事件」(退出巴黎協定)後,拜登執政後重新加入並更重視減碳,通過龐大的預算支持「清潔能源」,但實際作為上則是背道而馳。為了因應中美競爭、俄烏戰爭等事件,美國實質上是增加更多的石化燃料的開採與輸出,也以各種方式阻撓或增加較便宜的中國乾淨能源進口而不利減碳。傳統上最重環保與減碳的歐洲,碰上俄烏戰爭帶來的能源危機(天然氣),紛紛重啟煤電廠、重新檢討減碳政策。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這麼多不利於「減碳大業」的事件,反應在數字上就是全球碳排總量,在經歷了疫情導致經濟封鎖而減量的「美好時光」後,又再次重回「成長正軌」持續增加中,而且展望未來,減碳的勢頭還是讓人憂心,近期英國的案例可供參考。

英國在強森擔任首相時,曾訂出幾近是全球最積極的減碳政策,並以全球氣候議題與減碳領導國自居,例如,歐盟預定2035年開始禁售油車,英國則是2030年就禁售。不過,現任首相蘇納克退卻了,把時間延後到2035年,其它激進的減碳措施也都會調整。理由非常簡單、非常「常識」:為了贏得大選,如果經濟差則難贏得選舉,而激進的減碳不利經濟。

英國內政大臣蘇埃拉•佈雷弗曼(Suella Braverman)就說,英國政府原來的一些淨零排放承諾是「武斷的」、「懲罰性的」和「完全不現實的」;說得更白的話是:「我們不能透過讓英國人民破產來拯救地球」;她稱讚蘇納克「做出了艱難的決定……爲了國家利益,爲了經濟成長,爲了家庭預算」。

這些話、這種思維考量,幾乎可一體適用於所有國家、不分南北、無論先進落後;對那些經濟、所得都落後的開發中國家而言,「透過降低經濟成長、減少民眾所得來拯救地球」,顯然也不是什麼吸引人的選項。更何況,還有嚴重、難纏的「南北問題」未解決,南方國家勢必要持續追求經濟成長與產業發展,碳排只會增不會減。

依照國際能源署的說法,如果想把全球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那麼到2030年時化石燃料需求必須下降4分之1,這個目標有可能達到嗎?因此,如果依照目前的模式與方法,如果那些氣候減碳領導國繼續「經濟優先」、「國安為上」,要達到巴黎協定中的減碳目標,難矣哉!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