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紐約舉行的聯合國大會中,特別舉辦了一場「氣候雄心峰會」、要求與展現各國減碳的成果與決心,但換個觀點看這個峰會,卻讓人憂心,是否該提前宣布減碳失敗了。
聯合國祕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去年12月宣佈這場名之為「氣候雄心峰會」(Climate Ambition Summit)時說,他將使這場會議「沒有廢話」,而且能參加上台演講的「只會包括有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具體計畫的國家領袖」。
峰會展開後,官方公布的41位發言人名單中,既未包含中國或美國,也沒有印度、俄羅斯、日本的影子;特別提這5國的原因是:這5國是全球排名前5大的「排碳大國」,其排放量占全球的6成左右。雖然中、俄、印領袖未出席今年的聯合國大會,但有出席大會的美、日領袖也未到場,G7領袖中只有德、加出席,英國首相不出席的原因據說就是因為該國最近在減碳政策上倒退,因此頗有自知之明的選擇不參加。
這種情勢可看出,縱然氣候雄心峰會中,發言者都充滿著危機意識、呼籲各國加速減碳、同時也頻頻信心喊話、彼此打氣,但一葉知秋,全球減碳進程又慢甚至時而倒退,從全球前5大排碳國不願意、或「不被邀請」參加這場特別峰會,就可看出減碳的前景艱辛;不論是先進國家或是南方開發中國家,都各自有減碳困難的苦衷(或是說「找到理由」),因此這幾年外界看到是各國在減碳決心與作為上的倒退。
以排碳量排名第1的中國而言,從2014年11月習近平與歐巴馬達成被視為「里程碑」式的減碳協議,為隔年的巴黎協定奠定基礎開始,中國在減碳上一直相當積極:2015年參與巴黎協定、2016年9月在杭州的G20峰會上,習歐共同宣佈正式批准巴黎協議開始執行減碳,2020年聯合國大會上習提出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承諾、隔年又承諾不對外輸出煤電廠。
此外,中國也是全球最積極推動綠電的國家,無論是光電或是風電都快速增加,在裝置容量上都排名全球第1,光電裝置容量甚至是第2名美國的3倍多,核電的在建與計劃機組量亦居全球之冠。
不過在經歷2021年下半年因實施「能耗雙控」(一種節能減碳的控管政策)導致大限電後,中國在減碳上已經不再那麼「激進」了,政策調整、手法放軟,官式的說法是要在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下,「處理好中長期的綠色轉型及短期經濟平穩成長兩者間的平衡」;但隱然之間已看到重回經濟掛帥的路子。
根據幾個研究機構與NGO的統計,中國政府2022年新批准的煤電廠裝置容量是前1年的4倍、創2015年來新高;今年1-3月批准的量又是前1年同期的1倍以上。這種增加速度顯然不利減碳,加上中美交惡、氣候議題邊緣化,也讓中國對減碳更不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