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中國半導體祭出各種制裁、管制措施時,用的理由是:尖端晶片可用在軍事上,所以必須限制不讓中國擁有尖端半導體技術,這是涉及國安的議題。不過,電動車與電池是消費品,不涉及軍事、國安吧?
美國厚顏走上保護主義,意在爭戰略物資
這種藉著限制、甚至直接禁止國外產品,並不惜補貼本國業者,以排擠國外商品來建立本國產業的手法,正是過去美國堅決反對的產業保護主義。但美國還是可以如此名正言順、厚顏的搞出各種規定來壓制中國電動車、保護並建立本國電動車與電池產業。
有一種說法是:上世紀最重要的戰略物資是石油,現在是半導體(晶片),下一個是電池;從石油世紀到矽時代、再到鋰電池世紀。其實,只要從生活週遭的商品物件思考就可以理解─石油世紀是因為生活物品越來越多化石原料產品,矽時代是幾乎所有物件都要智慧、內含晶片;現在則是越來越多物件撤掉電線改為電池了。中國已經將電動車電池列為戰略產業,那些擁有礦產的國家也紛紛把電池相關礦產(鋰、鈷、鎳等)列為戰略物資。
美國當然不願也不能讓未來如此重要、商機如此鉅大的電池技術與產業,需要依靠競爭敵對勢力,無論是電動車或是電池都可列為科技業者口中所謂的「next big thing」,美國的作法不意外亦能理解。只是對比美國過去倡導自由貿易、市場開放、不時壓迫他國的「義正詞嚴、道貌岸然」,顯得特別諷刺。從晶片法到氣候法案再到今日的電池新規,美國不斷擴大保護主義已無疑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