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層次的問題則涉及更大的全球秩序格局,即印度是否會可能成為中國一樣的強權?印度與中國都是崛起中的大國,但印度的總體國力不如中國,加上採用民主體制,所以未對西方帶來威脅感。但印度也跟中國一樣,追求多極體系,並希望成為其中的一極。印度自獨立以來,便有成為大國的夢想,但在20世紀末以前,印度其實走不出南亞,影響力有限。印度的強國夢在以往常遭到人訕笑。
但在莫迪政府主政之下,印度的國力有所成長,國際能見度也愈來愈高。印度綜合國力的擴展並不僅限於經濟方面,印度在太空、軍事、軟體、醫藥、軟實力方面的成長也是有目共睹。印度在去年成為第一個成功登陸月球南極的國家,便是明顯的例子。
另一方面,印度也施展靈活的外交手腕,最大化自己的國家利益。在當前的國際社會中,多數國家都因為地緣對抗而持續耗損國力中。印度卻持盈保泰,甚至藉此獲利。以俄烏戰爭為例,印度不但沒有隨著歐美陣營譴責俄羅斯,反而向俄羅斯購買廉價原油,甚至提煉後再銷往歐美。一方面,印度藉著「印中關係不睦」這塊護身符,遊走在歐美陣營中。另一方面,又高舉戰略自主的神主牌,獲得全球南方國家的信任。當然,印度也有發展上的問題。內部的貧富差距、印度教民族主義興起、教育普及率、種姓階級制約等問題都需要改善。對外則需要處理中國及巴基斯坦關係。但在正反因素相抵後,印度仍處在高速發展的軌道上,逐漸邁向大國之路。
值得說明的是,即便崛起成中國般的強權,印度也不會是另一個中國。印度與中國都是開發中大國,但也都有悠久歷史文明所衍生的自豪感。外界容易忽略的是,印度具有高度的文化韌性,難以套入其他國家的發展模式中。因此,若想套用「中國模組」來預測印度的崛起,恐怕會徒勞無功。雖然印中兩國都是強人掌權,但在政治體制及價值觀上非常不同。加上印中之間的競爭及對抗心態,讓印度無意仿效中國的發展道路及作為。正如同印度外長蘇傑生的書名:《印度之道》(The India Way)所彰顯,印度在追求自己的路線。
因此,印度會是下一個中國嗎?印度不必要是另一個中國,印度就是印度,它已是國際社會無法忽視的存在。
*作者為臺灣印度研究協會理事長、清華大學通識中心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