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打抗中牌,指中國政府將「陸客武器化」,成了政客卸責的絕佳工具。交通部觀光署將原訂今年國際觀光客1200萬人次的來台目標,下修為1000萬人次,交通部長王國材把原因推給了對岸,指中國政府禁止開放陸客來台,比他原初的預期還要意志堅定,目前仍看不到曙光——王國材的誤判,難道只有中共禁止陸客來台的堅定意志嗎?
拉中國做墊背,原因只在陸客嗎?
王國材對觀光客的誤判,至少有三。謬誤之一,把國際觀光客來台銳減的所有責任,全部推給了對岸。根據交通部統計資料,2019年來台旅客1186萬人次,當年創下歷史新高,客源前四名依序是中國大陸271萬人次、日本216萬人次、港澳175萬人次、韓國120萬人次。陸客來台比重占四分之一,加上港澳人士來台,已占近半數,其他國家遊客難以替代。
在疫情之後,中國旅客蒸發了9成、日本觀光客93萬剩不到疫前一半、韓國遊客只回到疫前的6成。疫情前後,一口氣少了300萬,卻找不到其他國家的旅客來補。陸客不來,可說是兩岸關係和中國因素,但日本和韓國旅客不來台,恐怕另有其他原因,可不能全部推給對岸。
日本遊客不來,原因之一是日圓貶值,雖然吸引台灣旅客到日本,但對日本人來說,日圓貶值等於消費力變弱,日本人出國旅遊的誘因減少;原因之二是日本國內旅遊發達,加上其國內經濟景氣也不好,寧願留在國內觀光。至於韓國,出國的選擇逐漸改變,一來基於預算考量,往返日本時間較短,加上日圓貶值,以及東南亞國家有多樣廉價套裝行程,韓國旅客2023年的出國旅遊目的地前二名是日本和越南,台灣只排第六,落後於越南、泰國、菲律賓等國。
赴日旅遊「出超」,部長大人沒看見
王國材謬誤之二是,刻意美化新南向數字。在疫情前,新南向國家號稱有260萬入境來台,但這是政府刻意美化數字。細究這個數字,並不是來台旅遊人次,其中有70萬是外勞、外傭移工,若再計入補貼給東南亞遊客的補貼機票和飯店,實際來台寥寥可數。旅宿業平日訂房率大多仰賴國際觀光客,但而歐美客不來台灣,因為憂心兩岸開戰,目前平日訂房率僅有2至3成,難怪業者對政府所公布的這些「亮麗數字」,非常無感。
陸客來台銳減,也少了陸客龐大消費力。疫情前的2019年,中國有1.55億陸客境外消費超過2500億美元。陸客來台平均每天消費額約新台幣4800元,東南亞國家旅客平均日消費約1000元,一個陸客在台的消費金額,超過東南亞國家旅客的4倍以上。因此造成觀光業收支逆差,據中央銀行最新統計數據,2023年第3季國際收支中,觀光業收支逆差金額高達26.74億美元,創下史上最高逆差紀錄。